【单选题】【消耗次数:1】
商业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超额贷款损失准备可计入二级资本,但不得超过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 )
1%
2.5%
0.6%
1.25%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商业银行采用权重法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超额贷款损失准备可计入二级资本,但不得超过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 )
①  1%
②  2.5%
③  0.6%
④  1.25%
【单选题】 商业银行采用权重法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超额贷款损失准备可计入二级资本,但不得超过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
①  1%
②  2.5%
③  0.6%
④  1.25%
【判断题】 商业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贷款损失准备缺口是指商业银行实际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低于贷款损失最低要求的部分。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商业银行采用权重法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贷款损失准备缺口是指商业银行实际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低于预期损失的部分。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权重法下信用风险加权资产指银行账户表内资产信用风险加权资产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假设A银行2013年末内部评级法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为30000亿元人民币,其中,内评法覆盖部分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为25000亿元人民币、实际计提贷款损失准备为820亿元人民币、预期损失为700亿元人民币;内评法未覆盖部分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为5000亿元人民币、实际计提贷款损失准备200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总额为100亿元人民币,应计提贷款损失专项准本为85亿元人民币,试计算内部评级法下超额贷款损失计入二级资本数额为( )
①  120亿元人民币
②  150亿元人民币
③  162.5亿元人民币
④  182.5亿元人民币
【多选题】 信用风险损失包括( )
①  预期损失
②  非预期损失
③  正常损失
④  异常损失
【判断题】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中所称资本充足率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间的比率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信用风险可以划分为( )
①  违约风险
②  价差风险
③  利率风险
④  交易对手信用风险
【单选题】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5C”分析所涉及的因素有( )。
①  经营能力
②  现金流
③  事业的连续性
④  担保品
随机题目
【多选题】 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工程实施:()。
①  A.沼气和生物天然气可替代部分化石燃料
②  B.沼渣沼液可用于调理和改良土壤
③  C.30万及以上常住人口的中小城市,将需要建设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利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
④  D.以上都不对
【多选题】 推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加快发展()、()、()、()等产业,做大做强生物经济。
①  A.生物医药
②  B.生物育种
③  C.生物材料
④  D.生物能源
【多选题】 成型燃料是实现()、()、()等规模化应用的前提。
①  A.生物质燃烧
②  B.气化
③  C.液化
④  D.氧化
【多选题】 为落实中央部署,公司印发《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明确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需要加快推进能源供给()。
①  A.多元化
②  B.清洁化
③  C.便利化
④  D.低碳化
【多选题】 我们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一宏观目标()。
①  A.减少化石能源消费
②  B.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③  C.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④  D.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
【多选题】 我国力争()年前实现碳达峰、()年前实现碳中和。
①  A.2030
②  B.2035
③  C.2060
④  D.2050
【多选题】 能源电力“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是()。
①  A.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
②  B.在能源供给侧,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
③  C.推动能源电力技术创新
④  D.在能源消费侧,全面推进电气化和节能提效
【多选题】 全会全面总结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有()。
①  A.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
②  B.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
③  C.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④  D.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多选题】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
①  A.世界科技前沿
②  B.经济主战场
③  C.国家重大需求
④  D.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多选题】 下列属于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举措的有()。
①  A.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②  B.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③  C.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④  D.全面降低资源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