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消耗次数:1】
商业银行采用权重法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贷款损失准备缺口是指商业银行实际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低于预期损失的部分。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判断题】 商业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贷款损失准备缺口是指商业银行实际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低于贷款损失最低要求的部分。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商业银行采用权重法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超额贷款损失准备可计入二级资本,但不得超过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 )
①  1%
②  2.5%
③  0.6%
④  1.25%
【单选题】 商业银行采用权重法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超额贷款损失准备可计入二级资本,但不得超过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
①  1%
②  2.5%
③  0.6%
④  1.25%
【单选题】 商业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超额贷款损失准备可计入二级资本,但不得超过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 )
①  1%
②  2.5%
③  0.6%
④  1.25%
【判断题】 贷款损失准备在税后提取,银行往往通过增加贷款损失准备的提留以避税。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假设A银行2013年末内部评级法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为30000亿元人民币,其中,内评法覆盖部分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为25000亿元人民币、实际计提贷款损失准备为820亿元人民币、预期损失为700亿元人民币;内评法未覆盖部分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为5000亿元人民币、实际计提贷款损失准备200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总额为100亿元人民币,应计提贷款损失专项准本为85亿元人民币,试计算内部评级法下超额贷款损失计入二级资本数额为( )
①  120亿元人民币
②  150亿元人民币
③  162.5亿元人民币
④  182.5亿元人民币
【判断题】 权重法下信用风险加权资产指银行账户表内资产信用风险加权资产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假设A银行2013年末实际计提贷款损失准备为850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总额为300亿元人民币,应计提贷款损失准备为320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率为1.1%,拨备覆盖率为240%拨贷比为2.64%,权重法下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为40000亿元人民币,试计算权重法下超额贷款损失准备计入二级资本数额为( )
①  500亿元人民币
②  530亿元人民币
③  410亿元人民币
④  312.5亿元人民币
【单选题】 我国信用风险监测指标中的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一般不低于( )。
①  4%
②  15%
③  10%
④  100%
【判断题】 贷款损失准备最低要求指100%拨备覆盖率对应的贷款损失准备。
①  正确
②  错误
随机题目
【多选题】 在我国的新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的内容包括()。
①  A.坚持人和自然和谐共生
②  B.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③  C.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④  D.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
【多选题】 我国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
①  A.产业体系
②  B.市场体系
③  C.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④  D.收入分配体系
【多选题】 在我国的新发展理念中,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为()。
①  A.共享成为根本目的
②  B.协调成为内生特点
③  C.绿色成为普遍形态
④  D.开放成为必由之路
【多选题】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包括()。
①  A.坚持党对脱贫攻坚的领导
②  B.构建大扶贫格局
③  C.激发内生动力
④  D.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多选题】 我国要迈向创新发展,在地方政府层面需要实现的转变包括()。
①  A.外延粗放转变为内生创新
②  B.硬件建设转变为软件提升
③  C.政策洼地转变为制度高地
④  D.招商引资转变为招才引智
【多选题】 我国在化解地方政府债务方面采取的措施包括()。
①  A.明确地方政府主体责任
②  B.健全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③  C.健全长效机制
④  D.加强监督问责
【多选题】 我国要迈向创新发展,在中央层面需要做到的方面包括()。
①  A.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②  B.善用资本的力量
③  C.破除影响创新的文化
④  D.加大R&D经费的投入
【多选题】 我国要迈向创新发展,在企业层面需要做到的方面包括()。
①  A.弘扬企业家精神
②  B.加大企业R&D经费的投入
③  C.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
④  D.增强创新意识,营造创新生态环境,培育创新文化
【单选题】 我国进行第二次机构改革的时间是()。
①  A.1951年
②  B.1953年
③  C.1956年
④  D.1958年
【单选题】 1993年第七次机构改革的标志是()。
①  A.提出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党政分开
②  B.第一次提到并确定了“三定方案”
③  C.公务员从5万人精简到4万人
④  D.强调市场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