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②  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③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④  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单选题】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②  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③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④  党的十三大的召开
【单选题】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期间我国的社会性质是
①  新民主主义社会
②  社会主义社会
③  国家资本主义社会
④  共产主义社会
【单选题】 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②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③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
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简答题】 [填空]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单选题】 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②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③  中共八大召开
④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单选题】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②  国民经济恢复
③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④  确立过渡时期总路线
【单选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
①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②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
③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④  1987年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后
【单选题】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是(  )
①  国营经济
②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③  合作社经济
④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判断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所经历的阶段。
①  正确
②  错误
随机题目
【单选题】 预付款项不多的企业,可以不设“预付账款”科目,而将预付的款项记入(  )。
①  “应付账款”科目的借方
②  “应付账款”科目的贷方
③  “应收账款”科目的借方
④  “应收账款”科目的贷方
【单选题】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于2×16年12月10日增加一项固定资产,原始价值75 000元,预计使用5年,预计净残值率为4%,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至2×18年年末,根据会计职业判断,该项固定资产发生减值,经计算,其可收回金额为21 000元。该项固定资产对企业2×18年损益的影响金额为(  )元。
①  18000
②  24000
③  17280
④  25200
【单选题】 企业销售货物时代购货方垫付的运杂费,在未收回货款之前,应作为(  )。
①  应收账款
②  预付账款
③  其他应收款
④  预收账款
【单选题】 企业2×16年7月1日转让一项专利权,转让价格为60万元。该无形资产系企业2×13年7月1日购入并投入使用,初始入账价值21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为10年,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企业转让无形资产发生的净损失为(  )万元。
①  24
②  90
③  27
④  87
【单选题】 下列支出项目中,不应计入自营工程成本的是(  )。
①  辅助生产部门为工程提供的水费、电费
②  工程领用外购材料进项税额
③  建设期间工程物资发生的盘亏
④  非正常原因造成工程报废净损失
【单选题】 如果贴现的应收票据到期,债务人未能如期付款,申请贴现的企业负有向银行还款的责任,则申请贴现的企业贴现票据时的会计处理是(  )。
①  作为出售债权处理
②  作为逾期贷款处理
③  作为以票据为质押取得借款处理
④  作为对债务人的应收账款处理
【单选题】 企业大型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进行联合试车发生的费用,应计入(  )。
①  长期待摊费用
②  营业外支出
③  在建工程
④  管理费用
【单选题】 合并方或购买方为进行企业合并而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如审计费用、评估费用、法律服务费用等,应当于发生时(  )。
①  计入投资收益
②  计入管理费用
③  计入初始投资成本
④  冲减资本公积
【单选题】 企业购入存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合同中存在重大融资成分的,登记入账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在分期摊销时应当采用( )。
①  直线法
②  实际利率法
③  分次摊销法
④  年数总和法
【单选题】 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值应按(  )。
①  初始入账金额计量
②  可变现净值计量
③  公允价值计量
④  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