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在借贷记账法中,账户的哪一方记增加数,哪一方记减少数取决于。
账户的结构
账户的作用
账户的用途
账户的类型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在借贷记账中,账户的哪一方记增加数,哪一方记减少数取决于( )。
①  账户的结构
②  账户的作用
③  账户的用途
④  账户的类型
【单选题】 在借贷记账法中,账户分为借方、贷方,哪一方记增加,哪一方面记减少,取决于( )。
①  账户结构
②  账户格式
③  账户性质
④  账户用途
【单选题】 在借贷记账法中,账户的哪一方记录增加数,哪一方记录减少数是由( )决定的。
①  记账规则
②  账户性质
③  业务性质
④  账户结构
【单选题】 在借贷记账法中,账户的哪一方记录增加数,哪一方记录减少数是由( )决定的。
①  记账规则
②  账户性质
③  业务性质
④  账户结构
【单选题】 在借贷记账法中,账户哪方记增加数,哪方记减少数是由( )决定的。
①  账户的结构
②  账户的性质
③  账户的用途
④  账户的类型
【单选题】 在借贷记账法中,账户哪方记增加数,哪方记减少数是由( )决定的。
①  账户的结构
②  账户的内容
③  账户的用途
④  账户的性质
【判断题】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用哪一方登记增加或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 (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在借贷记账法中,账户的哪一方记录增加,哪一方记录减少是由()决定的。
①  账户的性质
②  记账规则
③  账户的结构
④  业务的性质
【多选题】 账户中用哪一方登记增加额,哪一方登记减少额,取决于( )。
①  所记录的经济内容
②  记账人的偏好
③  公司类型
④  所采用的记账方法
⑤  反映会计指标信息的详细程度
【单选题】 资产账户贷方记减少数,借方记增加数,其结果必须( )。
①  每个资产账户借方数大于贷方
②  每个资产账户贷方数大于借方
③  所有资产账户的借方数大于负债账户的贷方数
④  所有资产账户的借方数大于所有者权益账户的贷方数
随机题目
【多选题】 积极的应对信念如何增进个体身心健康( )
①  A.积极的应对信念会让个体体验到高自尊、高自信。
②  B.积极的应对信念会影响个体应对策略的选择。
③  C.积极的应对信念能缓解家庭经济困境与不利发展结果之间的关系。
④  D.积极的应对信念是指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应对当前的困境。
【单选题】 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是在哪一年建立的?
①  A.1944年
②  B.1945年
③  C.1946年
④  D.1947年
【单选题】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①  A.多党合作制度
②  B.政治协商制度
③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④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单选题】 按照国际通用的研究框架,我国对农户进行了划分,其中非农户的农业收入占比是()。
①  A.60%以下
②  B.50%以下
③  C.40%以下
④  D.20%以下
【单选题】 目前我国共有()民族自治地方。
①  A.125个
②  B.135个
③  C.145个
④  D.155个
【单选题】 关于金融体系及资本市场的定位,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
①  A.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②  B.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③  C.加强资本市场基本制度建设,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④  D.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
【单选题】 海南五指山市项目调查组在五指山市召开了()政府部门参加的座谈会。
①  A.4个
②  B.14个
③  C.24个
④  D.34个
【单选题】 我国首次确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是在()。
①  A.党的十四大
②  B.党的十五大
③  C.十八届三中全会
④  D.十九届四中全会
【单选题】 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要构建()三级架构,形成“小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格局。
①  A.“市党组织—县党组织—乡镇(街道)党组织”
②  B.“街道党组织—社区党组织—小区党组织”
③  C.“县党组织—乡镇(街道)党组织—村党组织”
④  D.“街道党组织—企业党组织—村党组织“
【单选题】 2019年9月1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具体落实了党的对乡村振兴的领导问题。
①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②  B.《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
③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④  D.《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