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某企业资产总额为600万元,如果发生下列经济业务:(1)收到外单位投资40万元存入银行;(2)以银行存款支付购入材料款12万元;(3)以银行存款偿还银行借款10万元。这时企业资产总额为( )。
636万元
628万元
648万元
630万元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某企业刚刚建立时,权益总额为80万元,现发生一笔以银行存款10万元偿还银行借款的经济业务,此时该企业的资产总额为( )。
①  80万元
②  90万元
③  100万元
④  70万元
【单选题】 某企业8月末负债总额为1200万元,9月份收回货款150万元,用银行存款归还借款100万元,用银行存款预付购货款125万元,则9月末的负债总额为( )。
①  1100万元
②  1050万元
③  1125万元
④  1350万元
【判断题】 某企业期初资产总额100万元,本期取得借款6万元,收回应收账款7万元,用银行存款8万元偿还应付款,该企业期末资产总额为105万元。(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单选)某企业2014年6月初资产总额为600万元,6月份发生以下经济业务:向银行借款50万元,归还80万元的欠款;用银行存款购买40万元的原材料。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6月30日,该企业资产总额为( )万元
①  470.0
②  500.0
③  510.0
④  570.0
【单选题】 某企业2×16年发生的营业收入为1 000万元,营业成本为600万元,销售费用为20万元,管理费用为50万元,财务费用为10万元,投资收益为40万元,资产减值损失为70万元(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80万元(收益),营业外收入为25万元,营业外支出为15万元。该企业2×16年的利润总额为?
①  380万元
②  330万元
③  320万元
④  390万元
【单选题】 确认办公楼租金60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10万元,50万元未付。按照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分别确认的费用为( )元。
①  60万元,0万元
②  60万元,10万元
③  60万元,50万元
④  10万元,60万元
【单选题】 某企业2017年12月初资产总额为1200万元,12月份申请银行汇票转入银行汇票存款5万元,从银行提取现金2万元,收到设备投资的入账价值为1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企业2017年末资产总额为( )万元。
①  1207
②  1217
③  1215
④  1210
【单选题】 某企业本期主营业务收入5万元,其他业务收入2万元,主营业成本3万元,其他业务支出1万元,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分别为0.3万元、0.2万元和0.1万元,该企业本期的营业利润为()。
①  2.4万元
②  2.5万元
③  3万元
④  3.5万元
【单选题】 某企业库存现金2万元,银行存款68万元,交易性金融资产80万元,预付款项15万元,应收账款50万元,存货100万元,流动负债750万元。据此,计算出该企业的速动比率为( )。
①  0.2
②  0.093
③  0.003
④  0.267
【单选题】 某企业会计利润为150万元,其中国债利息收入10万元,已扣除固定资产减值准备30万元,多计提的折旧2万元,赞助支出5万元,则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为()万元。
①  150万元
②  197万元
③  177万元
④  162万元
随机题目
【单选题】 广告文要避免出现错别字,一面理解有误,以免造成损失。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师说》通过孔子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教育学子要以能者为师。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国语》。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治平篇》中作者认为由于天灾而死去的人口数量很少,不过十之一二;君相只能督促百姓开垦荒地,根据情况适当减轻赋税、赈济灾民,所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这些都不能解决人口增长问题。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治平篇》是我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一篇人口专论,洪亮吉在文中提出了解决治平之时出现的人口激增问题的办法。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史论典范,多为后世史论家所效法,其作者是欧阳修。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商品说明书的语言要求形象生动,感染读者。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北京的坛》是一篇知识性与抒情性紧密结合的散文,文中的叙述和说明始终融在作者对于北京的坛的浓浓情意之中。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作者是梁启超,他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和翻译家,代表作《雅舍小品》。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写意”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求工整细腻,注重表现事物神态,抒发内心情趣。《森林写意》一文以此为题,目的是通过对森林的生动描述和说明表达作者对森林的理解与热爱。
①  正确
②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