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消耗次数:1】
下列各项中,应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的有( )。
非货币性福利   
社会保险费和辞退福利  
工会经费  
职工教育经费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判断题】 职工教育经费属于应付职工薪酬项目反映的内容。(  )
① 
② 
【单选题】 某生产企业,2017年计入成本、费用中的合理的实发工资540万元,当年发生的工会经费15万元、职工福利费80万元、职工教育经费11万元。已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的扣除比例分别为2%、14%、8%,则该企业在计算2017年应税所得时准予扣除的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合计金额的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①  15+80+11=106(万元)
②  540×2%+540×14%+11=97.4(万元)
③  15+80+540×8%=170.6(万元)
④  540×2%+540×14%+540×8%=129.6(万元)
【单选题】 甲公司2020年度发生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1 000万元,发生职工福利费支出150万元,拨缴工会经费21万元,发生职工教育经费支出75万元,上年度结转未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13万元。已知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拨缴的工会经费、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分别在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2%、8%的部分,准予扣除。在计算甲公司2020年度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的职工福利费支出、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合计金额为( )。
①  235万元
②  259万元
③  240万元
④  250万元
【多选题】 下列各项中,应通过“应付职工薪酬”账户核算的有()。
①  股份支付和辞退福利
②  职工福利费
③  基本工资和奖金
④  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费
⑤  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单选题】 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的计提比例是(  )。
①  2%
②  4%
③  6%
④  8%
【多选题】 下列各项内容中,应作为应付职工薪酬核算的有( )。
①  工会经费
②  职工教育经费
③  住房公积金
④  医疗保险费
⑤  职工福利费
【多选题】 下列各项中,应通过“应付职工薪酬”账户核算的是
①  工资
②  住房公积金
③  养老保险费
④  职工福利费
⑤  辞退福利
【多选题】 (多选)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应付职工薪酬的有( )。
①  职工培训费
②  职工工资
③  职工福利
④  辞退福利
【多选题】 下列各项中,应作为应付职工薪酬核算的有( )。
①  为职工支付社会保险费
②  为职工支付住房公积金
③  为职工支付商业保险
④  为职工支付补充养老保险
【判断题】 企业以自产的产品发放给职工作为非货币性福利时,应当以产品的公允价值计量职工薪酬的金额。
①  正确
②  错误
随机题目
【判断题】 自2010年起,中国的专利申请总量和授权专利总量已经连续7年位居全球首位。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2016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达到6575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全要素生产率指的就是产出增长率。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在2016年的全球GDP排名中,中国排名第十。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十九大报告关于“三农”,特别是农村的新提法包括()。
①  A.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②  B.农业农村现代化
③  C.承包期
④  D.城乡融合
【多选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
①  A.去产能
②  B.去库存
③  C.去杠杆
④  D.补短板
【多选题】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条件正在夯实,主要表现在()。
①  A.40年来改革开放丰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获得感”显著增强
②  B.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对外开放成效卓著
③  C.“脱贫攻坚”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全面小康有望如期实现
④  D.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障碍日益减少,推动新旧动能有序转换
【多选题】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实力迈上了新台阶,主要体现在()。
①  A.GDP年均增长率达到9.9%
②  B.对外贸易年均增长率达到16.3%
③  C.人均GDP已经由1978年大约200美元达到2016年的8260美元
④  D.2013—2016年,服务业比重从46.7%提高到51.6%
【多选题】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主要包括()。
①  A.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布局的内在要求
②  B.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基本途径
③  C.适应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迫切需要
④  D.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换发展动能和全面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
【多选题】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处理好的关系包括()。
①  A.在经济组织方式层面,处理好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关系
②  B.在经济形态层面,处理好实体经济和非实体经济关系
③  C.在动力机制层面,正确处理新旧动能转换关系
④  D.在经济发展生态层面,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