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下列经济活动中,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是( )。
以银行存款偿付前欠货款
购买材料货款尚未支付
收回应收账款
接受其他单位捐赠新设备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下列经济活动中,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是( )。
①  以银行存款偿付前欠货款
②  购买材料货款尚未支付
③  收回应收账款
④  接受其他单位捐赠新设备
【单选题】 以银行存款50000元偿还企业前欠货款。这项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变动情况属于( )。
①  一项资产与一项负债同时增加
②  一项资产与一项负债同时减少
③  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
④  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减少
【单选题】 已核销的应收账款在以后期间收回,应借记银行存款,贷记( )。
①  应收账款
②  坏账准备
③  待处理财产损溢
④  应缴财政款
【判断题】 企业购入材料而货款未付,其资产与负债会同时减少。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下列经济业务,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业务有( )。
①  用银行存款偿还前欠购货款
②  用现金支付福利费
③  用银行存款归还银行短期借款
④  以现今发放职工工资
⑤  用银行存款交纳税金
【单选题】 向东盛公司购买材料一批,价款4000元,外地运杂费100元。材料已入库,货款已用银行存款支付,该业务的会计处理是( )
①  借:原材料          4000    贷:银行存款 4000
②  借:在途物资          4000    贷:银行存款 4000
③  借:原材料          4100    贷:银行存款 4100
④  借:在途物资          4100    贷:银行存款 4100
【单选题】 向东盛公司购买材料一批,价款4000元,外地运杂费100元。材料已入库,货款已用银行存款支付,该业务的会计处理是( )
①  借:原材料          4000    贷:银行存款 4000
②  借:在途物资          4000    贷:银行存款 4000
③  借:原材料          4100    贷:银行存款 4100
④  借:在途物资          4100    贷:银行存款 4100
【单选题】 甲企业“应收账款”科目期初借方余额40000元,本期收回应收的货款15000元,该科目期末为借方余额60000元,则企业本期必定还发生了( )
①  应收账款增加20000元
②  应收账款减少20000元
③  应收账款增加35000元
④  应收账款减少35000元
【多选题】 下列经济业务,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业务有()。
①  用银行存款支付广告费用
②  以现金发放职工工资
③  用银行存款归还银行借款
④  用银行存款支付投资者的利润。
【单选题】 下列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的经济业务是( )
①  以银行存款偿还银行借款
②  收回应收账款存入银行
③  购进材料一批货款未付
④  以银行借款偿还应付账款
随机题目
【单选题】 (?)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
①  核心价值观
②  民族精神
③  文化承载力
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单选题】 人类道德发展的基本规律是()。
①  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进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
②  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
③  人类道德的发展与法律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
④  人类道德的发展是进步与落后、善良与邪恶斗争的历史
【单选题】 (?)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  马克思主义理论
③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单选题】 有人说:“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这句话表达的做人做事要( )。
①  笃实
②  修德
③  诚信
④  爱国
【单选题】 (? ??)和法治素养,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①  思想政治素质
②  思想道德素质
③  道德素质
④  个人修养
【多选题】 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
①  生命力
②  凝聚力
③  向心力
④  感召力
【多选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两者是( )的。
①  互为依存
②  继承与发展
③  紧密联系
④  相辅相成
【单选题】 青春是用来(? ??)的
①  享受
②  实践
③  奋斗
④  梦想
【多选题】 大学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强大的青春能量。
①  社会进步
②  国家富强
③  民族振兴
④  人民幸福
【多选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是对我们要( )等重大问题的深刻解答。
①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
②  建设什么样的国家
③  培育什么样的公民
④  建设什么样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