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消耗次数:1】
未通过资格预审的申请人提交的投标文件,以及逾期送达或者不按照招标文件要求密封的投标文件,招标人应当拒收。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招标人澄清或修改的内容可能影响资格预审申请文件或者投标文件编制的,应当在( )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获取资格预审文件或者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
①  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截止时间至少7日前,或者投标截止时间至少20日前
②  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截止时间至少3日前,或者投标截止时间至少20日前
③  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截止时间至少3日前,或者投标截止时间至少15日前
④  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截止时间至少7日前,或者投标截止时间至少15日前
【单选题】 按照《招标投标法》规定,截至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投标人少于三个的,招标人应当( ?)。
①  直接开标
②  适当延长投标截止时间
③  邀请其他具备项目能力、资信良好的法人或组织参与投标
④  重新招标
【单选题】 按照《招标投标法》规定,截至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投标人少于三个的,招标人应当( )。
①  直接开标
②  适当延长投标截止时间
③  邀请其他具备项目能力、资信良好的法人或组织参与投标
④  重新招标
【单选题】 招标人将招标文件、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发售给通过资格预审获得投标资格的投标人。招标文件的发售期不得少于( )日。
①  5日
②  10日
③  15 日
④  20日
【单选题】 招标人可以在招标文件中要求()提交投标保证金。
①  投标人
②  代理人
③  银行
④  中标人
【判断题】 招标人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前收到的所有投标文件,开标时都应当当众予以拆封、宣读。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招标人对已发出的招标文件进行必要的澄清或者修改的,应当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至少( )日前,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招标文件收受人
①  7
②  15
③  21
④  28
【单选题】 招标人对已发出的招标文件进行必要的澄清或者修改的,应当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至少()日前,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招标文件收受人。
①  10
②  5
③  15
④  3
【单选题】 据我国《招标投标法》规定,招标人需要对发出的招标文件进行澄清或修改时,应当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至少( )前,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招标文件收受人。
①  5天
②  10天
③  15天
④  20天
【单选题】 据我国《招标投标法》规定,招标人需要对发出的招标文件进行澄清或修改时,应当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至少( )前,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招标文件收受人。
①  5天
②  10天
③  15天
④  20天
随机题目
【多选题】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出了( )。
①  A.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②  B.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③  C.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④  D.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多选题】 中国传统师德的优良传统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
①  A.传道明德,以身作则
②  B.“有教无类”,教育公正
③  C.爱生亲徒、乐教不倦
④  D.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多选题】 本讲提到,走进新时代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的历史延伸,事关()。
①  A.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
②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运前途
③  C.世界和平
④  D.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⑤  E.全球化进程
【单选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
①  A.提高农民收入
②  B.加大财政投入
③  C.提高农民教育文化水平
④  D.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
【单选题】 本讲提到,明朝的里长、甲首由()来担任。
①  A.主户有干力者
②  B.丁多者
③  C.丁粮多者
④  D.粮多者
【单选题】 根据本讲,在《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划定了()个集中连片的特殊困难的地区。
①  A.12
②  B.13
③  C.14
④  D.15
【单选题】 ()年,景海鹏正式成为国家首批预备航天员中的一员。
①  A.1997
②  B.1998
③  C.1999
④  D.2001
【单选题】 1966年10月27日,世界上唯一一次在本国国土上进行的导弹装载原子弹飞行试验在()发射。
①  A.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②  B.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③  C.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④  D.马兰基地
【判断题】 根据本讲,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有了水之后,还需要解决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根据本讲,政府或组织常见的道德风险包括()。
①  A.偷懒、遇事互相推诿、办事拖沓等官僚主义行为
②  B.劳民伤财、为显示政绩兴建并无实际用途的样板工程
③  C.利用中央政策为亲朋好友或本单位小集团谋福利
④  D.套取国家财政专项资金
⑤  E.挥霍浪费甚至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