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会计要素是对( )的进一步分解和具体化。
会计职能
会计目标
会计对象
会计循环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会计科目是在会计要素的基础上,对 ( )作的进一步分类。
①  会计账户
②  会计对象
③  会计账簿
④  会计主体
【单选题】 ( )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①  会计对象
②  会计要素
③  会计科目
④  会计账户
【单选题】 (单选)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可称为()
①  会计科目
②  会计要素
③  经济业务
④  账户
【多选题】 针对会计工作特点,进一步完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应引导会计人员自觉(  )。
①  遵纪守法
②  勤勉尽责
③  参与管理
④  强化服务
【简答题】 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即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的是[填空]。
【单选题】 (  )对政府会计目标、会计主体、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核算基础,以及会计要素定义、确认和计量原则、列报要求等做出规定。
①  政府会计基本准则
②  政府会计制度
③  政府会计应用指南
④  政府会计具体准则
【单选题】 (  )是对在会计报表中列示的项目所作的进一步说明,以及对未能在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
①  资产负债表
②  利润表
③  预算收入支出表
④  附注
【多选题】 附注是对在会计报表中列示的项目所作的进一步说明,以及对未能在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附注应当包括的内容有(  )。
①  会计报表编制基础
②  遵循相关制度规定的声明
③  重要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变更情况
④  会计报表重要项目明细信息及说明
【判断题】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会计核算和( )。
①  会计检查
②  会计分析
③  会计监督
④  会计审核
随机题目
【单选题】 某商业企业一般纳税人2017年5月购进生产用原材料一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一张,已经经过认证抵扣,尚未支付货款。8月在生产领用时,发现部分材料质量存在问题,与厂商协商,将质量存在问题的原材料退还给厂商,则该一般纳税人涉及到的会计处理有()。
①  借:应付账款;贷:原材料;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②  借:原材料 (红字);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红字);贷:应付账款 (红字)
③  借:应付账款;贷:原材料;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④  借:应付账款;贷: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
【单选题】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12月15日缴纳12月1--10日应该缴纳的增值税20万元,企业应进行怎样的会计处理()
①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20\n贷:银行存款20\n
②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20\n贷:银行存款20\n
③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20\n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20\n
④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20\n贷:银行存款
【单选题】 最能反映征税的深度,并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少与纳税人税负的高低的税制要素是()。
①  征税对象
②  税率
③  税收减免
④  纳税环节
【单选题】 纳税人用于投资入股的应税消费品,其消费税的处理是( )。
①  不征消费税
②  按同类商品平均售价计征消费税
③  按市场价格计征消费税
④  按同类商品最高售价计征消费税
【单选题】 税务会计的基本目标()
①  利益最大化
②  达到税收遵从
③  降低企业税务风险
④  获取税收时间价值
【单选题】 某企业2017年1月1日向其控股公司借入经营性资金400万元,借款期1年,支付利息费用28万元。假定当年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年利息率为6%,该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扣除的利息费用为()万元。
①  30
②  28
③  38
④  24
【单选题】 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的超额累进税率的范围()。
①  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
②  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四十五
③  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
④  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四十
【单选题】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属于免税收入的项目是()。
①  国库券的利息收入
②  工程价款结算收入
③  固定资产盘盈收入
④  有价证券转让收入
【单选题】 纳税人从2011年12月起,初次购买增值税税控系统专用设备,以及实际缴纳的增值税税控系统技术维护费,可以(),不足抵减的可结转下期继续抵减。
①  全额抵减增值税应纳税额
②  技术维护费不得抵减当期应纳税额
③  仅抵扣专用设备的进项税额
④  专用设备进项税额不得抵扣
【单选题】 如果纳税人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的价格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或者发生视同销售行为,应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销售额。具体确认顺序和办法如下:(1)按纳税人当月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2)按纳税人近期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3)按组成计税价格确定,其计算公式如下()。
①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
②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
③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消费税
④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