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设实体A与实体B之间是一对多联系。下列进行的逻辑结构设计方法中,最合理的是( )。
实体A和实体B分别对应一个关系模式,且外码放在实体B的关系模式中
实体A和实体B分别对应一个关系模式,且外码放在实体A的关系模式中
为实体A和实体B设计一个关系模式,该关系模式包含两个实体的全部属性
分别为实体A、实体B和它们之间的联系设计一个关系模式,外码在联系对应的关系模式中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设实体A与实体B之间是一对多联系。如下逻辑结构设计方法中,最合理的是( )。
①  实体A和实体B分别对应一个关系模式,且外键放在实体B的关系模式中
②  实体A和实体B分别对应一个关系模式,且外键放在实体A的关系模式中
③  为实体A和实体B设计一个关系模式,该关系模式包含两个实体的全部属性
④  分别为实体A、实体B和它们之间的联系设计一个关系模式,外键在联系对应的关系模式中
【单选题】 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至少有一个实体与之联系,反之亦然,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之间具有的联系是( )。
①  A.多对一
②  B.一对多
③  C.多对多
④  D.一对一
【单选题】 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至少有一个实体与之联系,反之亦然,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之间具有的联系是( )。
①  多对一
②  一对多
③  多对多
④  一对一
【判断题】 关系模型中,实体以及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联系都用关系来表示。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把实体-联系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时,实体之间多对多联系在关系模型中就是通过
①  建立新的属性来实现
②  建立新的关键字来实现
③  建立新的关系来实现
④  建立新的实体来实现
【单选题】 若实体A和B是1对多的联系,实体B和C是多对1的联系,则实体A和C是(  )联系。
①  1对1
②  1对多
③  多对多
④  多对1
【单选题】 若实体A和B是1对多的联系,实体B和C是多对1的联系,则实体A和C是( )联系。
①  1对1
②  1对多
③  多对多
④  多对1
【单选题】 在关系数据库设计中用___来表示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
①  树结构
②  封装结构
③  二维表结构
④  图结构
【单选题】 如果两个实体集之间的联系是m:n,转换为关系时(  )。
①  联系本身不必单独转换为一个关系
②  联系本身必须单独转换为一个关系
③  联系本身也可以不单独转换为一个关系
④  将两个实体集合并为一个实体集
【判断题】 将多对多的联系转化为关系模式时,可以转化为独立的关系模型,也可以与其中一端实体对应的关系模式进行合并。
①  正确
②  错误
随机题目
【判断题】 生产能力可以转移时,只要转产产品的剩余边际贡献总额(或租金收入)大于亏损产品的剩余边际贡献总额,就应停产亏损产品。(  )
① 
② 
【判断题】 产品定价方法主要包括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法和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定价方法两大类。(  )
① 
② 
【判断题】 通常情况下,货币时间价值是指没有风险也没有通货膨胀情况下的社会平均利润率,是利润平均化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  )
① 
② 
【判断题】 普通年金终值系数在数额上就等于普通年金现值系数的倒数。(  )
① 
② 
【判断题】 预付年金终值系数与普通年金终值系数相比,期数减1,系数加1。(  )
① 
② 
【判断题】 一般情况下,速动比率越大,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
① 
② 
【单选题】 《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开始实施的时间是(  )。
①  2014年1月1日
②  2014年7月1日
③  2013年1月1日
④  2013年7月1日
【单选题】 下列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中的有关市场参与者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  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采用市场参与者在对该资产或负债定价时为实现其经济利益最大化所使用的假设
②  市场参与者应当熟悉情况,能够根据可取得的信息对相关资产或负债以及交易具备合理认知
③  市场参与者可能存在《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所述的关联方关系
④  市场参与者应当有能力并自愿进行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交易
【单选题】 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采用在当前情况下适用并且有足够可利用数据和其他信息支持的估值技术,关于估值技术的说法,下列不正确的是(  )。
①  变更估值技术作为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
②  估值技术主要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
③  企业应当使用与其中一种或多种估值技术相一致的方法计量公允价值
④  企业在估值技术的应用中,应当优先使用相关可观察输入值
【单选题】 企业在估值技术的应用中,确定公允价值时,最有说服力的是采用(  )。
①  可观察输入值
②  不可观察输入值
③  可观察和不可观察输入值相结合
④  其他输入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