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消耗次数:1】
在对CPU超频时,应注意的问题有 ( )
内存条的质量
主板的稳定性
CPU的散热
CPU的新旧程度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判断题】 CPU中的Cache是SRAM(静态内存),而内存条则是DRAM(动态内存)。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常见的CPU超频有哪几种方法?( )
①  跳线设置超频
②  软件设置超频
③  BIOS设置超频
④  驱动设置超频
【单选题】 安插内存条时,要保证内存条与主板构成的角度是( )
①  30°
②  60°
③  90°
④  120°
【单选题】 安插内存条时,要保证内存条与主板构成的角度是( )。
①  30°
②  60°
③  90°
④  120°
【单选题】 安插内存条时,要保证内存条与主板构成的角度是( )。
①  30°
②  60°
③  90°
④  120°
【单选题】 主板上的CPU( )与所选CPU的接口必须吻合
①  电压
②  插槽
③  能耗
④  引脚数
【单选题】 主板上的CPU( )与所选CPU的接口必须吻合。
①  插槽
②  电压
③  能耗
④  引脚数
【判断题】 在安装CPU散热器时,为了更便于散热需要在CPU上涂上适量的硅脂。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在安装CPU散热器时,为了使散热器固定需要在CPU上涂大量的硅脂。(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在安装CPU散热器时,为了使散热器固定需要在CPU上涂上大量的硅脂。
①  正确
②  错误
随机题目
【单选题】 原子键通过( )所形成的的化学键,称为共价键。
①  氢键
②  范德华力
③  共用电子对
④  阴阳离子
【单选题】 把下列四种X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ml,2mol/L盐酸的烧杯中,均加水稀释到50mL,此时X和盐酸缓慢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最快的是()。
①  10℃10mL 4mol/L的X溶液
②  10℃10mL 2mol/L的X溶液
③  20℃30mL 2molL的X溶液
④  10℃20mL 3mol/L的X溶液
【单选题】 以下关于化学平衡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  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质量比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系数之比
②  某一反应体系的化学平衡状态,在任意条件下都不再改变
③  化学平衡状态是可逆反应速率相等并各物质的百分组成不再变化的状态
④  任意一个化学反应都存在化学平衡状态
【单选题】 pH值和体积都相同的醋酸和硫酸,分别跟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是()。
①  一样多
②  醋酸比硫酸多
③  无法比较
④  硫酸比醋酸多
【单选题】 P单质在反应<img class="kfformula" src="20200629/1593418632407394.png" data-latex="4P+3KOH+{3H}_{2}O==={3KH}_{2}{PO}_{2}+{PH}_{3}" width="297" height="34"/>中的变化是(  )。
①  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②  被氧化
③  既未被氧化又未被还原
④  被还原
【单选题】 下列有关电解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  无论电解何种物质,阳极上失电子数都与阴极上得电子数相等
②  在电解池中与外接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是阳极
③  电解NaCl、<img class="kfformula" src="20200629/1593419661739072.png" data-latex="Cu{C1}_{2}" width="61" height="33"/>两种溶液,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相同的
④  电解氯化铜溶液时,在阴极上有气体生成
【单选题】 下列事实不能用电化学理论解释的是( )。
①  铝片不用特殊方法保存
②  镀锌的铁比镀锡的铁耐用
③  轮船水线以下的船壳上装一定数量的锌块
④  纯锌与稀硫酸反应时,滴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后速率加快
【单选题】 下列污染现象主要与<img class="kfformula" src="20200629/1593429156221829.png" data-latex="{NO}_{2}" width="40" height="25"/>有关的是()。
①  光化学烟雾
②  水体富营养化
③  温室效应
④  臭氧空洞
【单选题】 浓的冷的硝酸会使得( ) 表变形成致密氧化膜而钝化。
①  Cu
②  Pb
③  Na
④  Fe
【单选题】 列污染现象主要与<img class="kfformula" src="20200629/1593437074992922.png" data-latex="{SO}_{2}" width="59" height="33"/>有关的是()。
①  酸雨
②  臭氧空洞
③  温室效应
④  光化学烟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