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消耗次数:1】
公元前399年,在古雅典城内,来自社会各阶层的501人组成的法庭审理了一起特别案件。被告人是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其因在公共场所喜好与人辩论、传授哲学而被以“不敬神”和“败坏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在监禁期间,探视友人欲帮其逃亡,但被拒绝。苏格拉底说,虽然判决不公正,但逃亡是毁坏法律,不能以错还错。最后,他服从判决,喝下毒药而亡。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人的良知、道德感与法律之间有时可能发生抵牾
苏格拉底服从判决的决定表明,一个人可以被不公正地处罚,但不应放弃探究真理的权利
就本案的事实看,苏格拉底承认判决是不公正的,但并未从哲学上明确得出“恶法非法”这一结论
从本案的法官、苏格拉底和他的朋友各自的行为看,不同的人对于“正义”概念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简答题】 简述苏格拉底法。
【判断题】 苏格拉底把人分成三个等级:哲学家、军人和劳动者。
①  正确
②  错误
【简答题】 述评苏格拉底的“知识助产术”。
【简答题】 简述苏格拉底法中的归纳法。
【单选题】 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被称为
①  “精神助产术”
②  “教学对话”
③  “共同讨论”
④  “注入式教学法”
【单选题】 下面不属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或教育主张的是
①  智德统一论
②  美德即知识
③  苏格拉底法
④  和谐教育
【单选题】 下面不属于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或教育主张的是
①  “智德统一论”
②  “美德即知识”
③  “苏格拉底法”
④  “和谐教育”
【简答题】 简述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及其现代意义。
【判断题】 苏格拉底把道德修养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认为“知识就是道德”。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早在2400年前就为我们确立了教学对话的范型
①  精神助产术
②  课堂讨论
③  情境教学
④  启发式教学
随机题目
【多选题】 以下诗歌中属于元白唱和之作的有( )。
①  《酬乐天早夏见怀》
②  《劝酒寄元九》
③  《酬乐天雨后见忆》
④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多选题】 下列地名写的是扬州的有( )。
①  广陵
②  维扬
③  金陵
④  海西头
【多选题】 下列诗句中表达的含义与《登乐游原》主题相似的有( )。
①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③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④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多选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李商隐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  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②  字义山,号玉溪生
③  才华出众,但一生处于牛李党争中,仕途不顺
④  其诗歌被誉为“李长吉体”
【单选题】 下列词人中与柳永同属“婉约派”的是( )。
①  李清照
②  苏轼
③  辛弃疾
④  陆游
【单选题】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一句的“黯黯”意为( )。
①  黑色
②  天黑的样子
③  混沌
④  神情沮丧,情绪低落
【单选题】 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一诗中描绘词人试图排遣愁绪的诗句是( )。
①  伫倚危楼风细细
②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③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④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单选题】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①  词的首句写登高望远所见之景,自然引出了下面“黯黯生天际”的怀远之情。
②  “黯黯生天际”写词中主人公的一腔愁绪正如这连绵的春愁一般,弥漫而生。
③  “草色烟光”一句描绘了草色青青,朝阳初升,一派烟波浩渺之景,令人伤情。
④  主人公登高远跳愁绪更浓,借酒浇愁却“强乐还无味”,真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单选题】 被王国维引用至《人间词话》来形容三种境界的第二境界的诗句是( )。
①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②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③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④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多选题】 词牌“凤栖梧”又名( )。
①  蝶恋花
②  翠圆枝
③  倚秋千
④  鹊踏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