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消耗次数:1】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由注册会计师与委托人签订的书面协议。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判断题】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注册会计师与委托人共同签署的。(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注册会计师发现委托人的会计处理方法有错误时,正确的做法是
①  在审计报告中提出否定意见
②  在审计报告中提出保留意见
③  委托人调整后在审计报告中发表保留意见
④  委托人未作调整的在审计报告中发表保留意见
⑤  委托人调整后在审计报告中发表无保留意见
【判断题】 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之前,要与被审计单位签订业务约定书。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应与被审计单位签订( )
①  审计准则
②  审计业务约定书
③  审计通知
④  审计报告
【单选题】 注册会计师在执行业务中,委托人示意作不实或不当的证明,应当
①  向主管部门报告
②  拒绝
③  向法院起诉
④  向董事会报告
【判断题】 审计报告应由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双重签署后,直接提供给委托人。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须经财政部门或审计机关审定后方能提交给委托人。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在委托人没有特定要求的条件下,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一般是
①  详式审计报告
②  一般审计报告
③  非公布目的审计报告
④  标准审计报告
【判断题】 注册会计师应对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所以委托人引用审计报告而造成的一切后果应由出具审计报告的注册会计师负责。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是规定注册会计师执行?
①  咨询业务
②  会计业务
③  审计业务
④  管理业务
随机题目
【单选题】 依据《海牙规则》的规定,下列有关承运人适航义务的表述哪个是错误的?()
①  承运人应在整个航程中使船舶处于适航状态.
②  承运人应在开航前与开航时谨慎处理,使崎舶处于适航状态
③  承运人应适当地配备船员、设备和船舶供应品
④  承运人应使货舱、冷藏舱和该船其他运载货物的部位适宜井能安全地收受、运送和保管货物
【单选题】 下述有关不清洁提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  不清洁提单指的是提单表面有污溃的提单
②  不清洁提单意味着交付的货物已经损坏
③  在明知货物已经损坏的情况下,以保函换取清洁提单,构成了对收货人的欺诈
【单选题】 下列损失中不属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海洋运输货物保险中平安险承保范围的是()
①  被保险货物在运输途中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货物的全部损失
②  被保险货物在运输途中由于意外事故造成的货物的全部损失
③  被保险货物在运输途中由于意外事故造成的货物的部分损失
④  被保险货物在运输途中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货物的部分损失
【单选题】 依据《统一提单的若干法律规定的国际公约》(即海牙规则)之规定,下列关于承运人适航义务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①  承运人应在开航前与开航时谨慎处理使船舶处于适航状态
②  承运人应在整个航程中使船舶处于适航状态
③  承运人应适当好配备船员、设备和船舶供应品
④  承运人应使货舱、冷藏舱和该船其他运载货物的部位适宜并能安全地收受、运送和保管货物
【单选题】 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对合同的适用范围作了规定,下列应适用公约的是( )。
①  缔约国中营业地处于同一国家的当事人之间货物的买卖
②  缔约国中营业地分处于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的货物买卖
③  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的股票买卖
④  缔约国中营业地分处于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飞机的买卖
【单选题】 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银行可拒绝付款的情况是()
①  买方未收到货物
②  货物与合同不符
③  货物与信用证不符
④  所交单据与信用证不符
【多选题】 国际经济法与国际公法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
①  国际公法调整国家间的政治、军事及其外交等非经济关系,而国际经济法主要调整各国国际经济法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
②  国际商业惯例是国际经济法的重要法律渊源,不是国际公法的法律渊源
③  国际公法的基本原则是国家主权原则,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平等互利原则
④  国际公法以国家为主体,而国际经济法不以国家为主体
【单选题】 下列哪一项不是国际经济法的渊源?
①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②  《海关法》
③  《中国交通安全法规》
④  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多选题】 ()是国际经济法与国际私法都有的主体。
①  自然人
②  法人
③  国家
④  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多选题】 下列哪些是广义的国际经济法所调整的关系?( )
①  营业地位于日本的甲公司与营业地位于中国的乙公司之间的贸易关系
②  甲国籍人与乙国籍人之间的婚姻关系
③  甲国家与乙国家间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
④  中国甲公司与中国乙公司之间的采购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