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8、底物水平磷酸化指
ATP水解为ADP和无机磷
底物经分子重排后形成高能磷酸键,经磷酸基团转移使ADP磷酸化为ATP
呼吸链上H传递过程中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形成ATP
使底物分子加上一个磷酸根;
e 使底物分子水解掉一个ATP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糖酵解时哪一对代谢物能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
①  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
②  1,3-二磷酸甘油酸和3-磷酸甘油酸
③  1,3-二磷酸甘油酸和丙酮酸
④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1,3-二磷酸甘油酸
【单选题】 糖原分解过程中磷酸化酶催化磷酸解的键是
①  a-1,6-糖苷键
②  β-1,6-糖苷键
③  a-1,4-糖苷键
④  β-1,4-糖苷键
【简答题】 试述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
【单选题】 糖酵解时()代谢物提供P使ADP生成ATP.
①  A.3-磷酸甘油醛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②  B.1,3-二磷酸甘油酸及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③  C.1-磷酸葡萄糖及1,6-二磷酸果糖
④  D.6-磷酸葡萄糖及2-磷酸甘油酸
【判断题】 ATP是不易透过叶绿体膜的。它通过3-磷酸甘油酸/二羟丙酮磷酸穿梭(PGA/DHAP shuttle)而到达细胞质的。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5、反应: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需要哪些条件?
①  a 果糖二磷酸酶、ATP和二价MG离子
②  b 果糖二磷酸酶、ADP、无机磷和二价MG离子
③  c 磷酸果糖激酶、ATP和二价Mg离子
④  d 磷酸果糖激酶、ADP、无机磷和二价Mg离子
⑤  e ATP和二价Mg离子
【单选题】 酶分子中使底物转变为产物的基团称为
①  结合基团
②  酸性基团
③  碱性基团
④  催化基团
⑤  调节基团
【单选题】 磷酸与核苷中的戊糖之间的连接键为
①  磷酸酯键
②  氢键
③  二硫键
④  糖苷键
⑤  肽键
【单选题】 将五氧化二磷与水混合,可以得到磷酸。磷酸是( )元中强酸,具有酸的通性。
①  一元
②  三元
③  四元
④  二元
【单选题】 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个ATP分子,钠泵能使
①  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移入膜内
②  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③  2个Na+移入膜内,同时有2个K+移出膜外
④  3个Na+移入膜内,同时有2个K+移出膜外
⑤  2个Na+移入膜内,同时有3个K+移出膜外
随机题目
【单选题】 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句话是说,奢靡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有()。①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②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①  ③④
②  ②③
③  ①②
④  ①④
【单选题】 近百年来,人类关于储存介质的发明,经历了从录音带到软盘、光盘、U盘等的过程。随着科技进步,存储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这说明()。
①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
②  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③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④  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就是事物发展
【单选题】 “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
①  历史循环论观点
②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③  宿命论观点
④  机械论观点
【判断题】 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反映。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一切唯物论在认识论上都坚持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未来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①  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②  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③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④  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单选题】 水有三态:液态、气态和固态,但都是氢和氧原子结合成的,其分子式都是H2O。这一自然科学常识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  认识了现象就等于认识了本质
②  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
③  现象和本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④  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
【单选题】 正确认识和评价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是()。
①  历史主义的科学原则
②  必然性与偶然性相统一的观点
③  肯定一切
④  阶级分析
【单选题】 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杰出人物阻碍历史发展。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天下皆贫我独富,我富也贫;天下皆富我亦富,此为真富。”这种致富观蕴含的人生哲理是()。①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主要是精神贡献 ②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③实现人生价值首先要重视自我价值 ④个人活动离开社会发展是没有意义的
①  ②③
②  ①②
③  ②④
④  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