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地下室的出入口按( )计算建筑面积
其上口外墙外围地面斜面积的1/2
其上口外墙外围地面斜面积
其上口外墙外围水平面积的1/2
其上口外墙外围水平面积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判断题】 建筑物底层建筑面积按建筑物外墙勒脚以上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应按自然层外墙结构外围水平面积之和计算,结构层高在()m应计算全面积。
①  1.1
②  2.3
③  1.5
④  2.2
【单选题】 某住宅工程,首层外墙勒脚以上结构的外围水平面积为448.38m2,2~6层外墙结构外围水平面积之和为2241.12m2,首层室外有柱雨篷水平投影面积4m2,该工程的建筑面积为()m2。
①  2639.5
②  2743.5
③  2689.5
④  2691.5
【单选题】 某住宅工程,首层外墙勒脚以上结构的外围水平面积为448.38m2,2~6层外墙结构外围水平面积之和为2241.12m2,不封闭的凹阳台的水平面积之和为108m2,室外悬挑雨篷水平投影面积4m2,该工程的建筑面积为( )m2。
①  2639.5
②  2743.5
③  2689.5
④  2635.5
【判断题】 多层建筑物的建筑面积计算总规则为:首层应按其外墙勒脚以上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二层及以上楼层:应按其外墙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1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10m者应计算1/2面积。()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根据《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13)规定,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应按自然层外墙结构外围水平面积之和计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  建筑物高度为2.00m部分,应计算全面积
②  建筑物高度为1.80m部分不计算面积
③  建筑物高度为1.20m部分不计算面积
④  建筑物高度为2.10m部分应计算1/2面积
【单选题】 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应按自然层外墙结构外围()面积之和计算.
①  水平
②  倾斜
③  垂直
④  相交
【单选题】 多层建筑物二层以上楼层按其外墙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计算全面积,其层高是指()
①  上下两层楼面结构标高之间的垂直距离
②  本层地面与屋面底板结构标高之间的垂直距离
③  最上一层层高是其楼面至屋面底板结构标高之间的垂直距离
④  最上层用屋面板找坡的以其楼面至屋面板最高处板面结构之间的垂直距离
【判断题】 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应按自然层外墙结构外围水平面积之和计算。结构层高在2.20m及以上的,应计算全面积;结构层高在2.20m以下的,应计算1/2面积。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某单层建筑物层高2.1m,外墙外围水平投影面积l50㎡,建筑物建筑面积( )
①  150㎡
②  75㎡
③  50㎡
④  0
随机题目
【单选题】 “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出自()。
①  金缨《格言联璧》
②  清朝官场流行的一句谚语
③  冯梦龙《警世通言》
④  赵湘《本文》
【单选题】 根据本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提升公民的哪方面素质()?
①  幸福指数
②  学习能力
③  社会公德素养
④  独立自主能力
【单选题】 雷锋事迹表现得更多的是如劈柴担水之类的举手之劳、顺势而为,而非惊天动地、不可企及,雷锋精神的核心和本质是()。
①  爱国爱党
②  虚心学习
③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④  独立自主
【单选题】 ()编辑出版了《农民问题丛刊》。
①  陈独秀
②  李大钊
③  毛泽东
④  陈望道
【单选题】 雷锋同志曾经为了保护工地上的水泥不被大雨淋湿,拿出自己的被子盖在水泥上,它的这种行为体现了哪种社会公德()?
①  爱护公物
②  保护环境
③  助人为乐
④  尊重他人
【单选题】 根据本课程,做好宣传工作需要全党动手,各级党委对宣传工作负()责任。
①  指导
②  领导
③  指挥
④  主体
【单选题】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代诗人孟郊的这首《游子吟》,生动表达了中国人深厚的家庭情结。
① 
② 
③ 
④ 
【单选题】 根据本课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最终目标是()。
①  培养公民自觉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②  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
③  中国迈向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④  促使社会生活更加规范、国家走向法治化轨道。
【单选题】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强调“坚持把()放在首位,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温润心灵、启迪心智、引领风尚。”
①  个人利益
②  社会效益
③  国家利益
④  J家庭利益
【单选题】 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
①  亲职教育
②  伦理教育
③  子职教育
④  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