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某1/2标准砖墙突出墙面的垛尺寸为240×490(490为平行于墙),则附墙垛折加长度为(?)
0.98m
1.065m
1.023m
1.191m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已知砌筑1m3标准砖墙需要标准砖的净用量为521.7块,每块标准砖的尺寸为240mm×115mm×53mm,标准砖和砂浆的损耗率均为1%,则砌筑1m3标准砖墙需要砂浆的总消耗量( )m3。
①  0.229
②  0.232
③  0.237
④  0.239
【单选题】 有一基础,宽度4m,长度8m,基底附加压力90 kN/m2,中心线下6m处竖向附加应力为58.28kN/m2,试问另一基础宽度为2m,长度为4m,基底附加压力为100 kN/m2,角点下3m处的附加应力为多少?( )。
①  16.19kN/m2
②  54.76kN/m2
③  32.38kN/m2
④  63.26kN/m2
【单选题】 测得某距离为200m,误差为0.05m,则相对误差为
①  0.05m
②  0.025%
③  0.25‰
④  1/4000
【单选题】 若某配合的最大间隙为30μm,孔的下偏差为-11μm,轴的下偏差为-16μm ,轴的公差为16μm,则其配合公差为( )μm。
①  46
②  41
③  27
④  14
【单选题】 用一把名义长度为30M实际长度为30.0025M的钢尺量得某段距离为221.756M,则该距离的尺长改正为( )。
①  0.0185
②  -0.0185
③  0.5544
④  -0.5544
【单选题】 B两点,HA为115.032m,HB为114.729m,则hAB为()m。
①  -0.303
②  0.303
③  29.761
④  -29.761
【单选题】 某住宅工程室内外高差为0.3m,条形基础标高为-1.8m,则基础埋深为( )m
①  0.3
②  1.5
③  1.8
④  2.1
【单选题】 某钢尺名义长度为30m,检定时的实际长度为30.012米,用其丈量了一段23.586m的距离,则尺长改正数应为?。
①  –0.012m
②  0.012m
③  –0.009m
④  0.009m
【单选题】 某住宅工程室内外高差为0.3m,条形基础标高为-1.8m,则基础埋深为[填空]m
①  0.3
②  1.5
③  1.8
④  2.1
【单选题】 假定变量m定义为“int m=7;”,则定义p的正确语句为( )。
①  int p=
②  int *p=
③  int
④  int *p=m;
随机题目
【多选题】 我国电网调度实现了基于“三华”电网统一模型的实时数据采集和展示,这里的三华是指()
①  A华北
②  B华中
③  C华南
④  D华东
【多选题】 海洋能的主要形式有()
①  A潮汐
②  B波浪
③  C盐度梯度
④  D洋流
【多选题】 建筑施工的特点有()
①  A.流动性
②  B.长期性
③  C.个别性
④  D.复杂性
⑤  E.固定性
【多选题】 施工准备质量控制的内容主要有()
①  A.作业技术交底
②  B.施工承包单位资质的核查
③  C.施工组织设计审查
④  D.现场施工准备的质量控制
⑤  E.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多选题】 单元工程划分按照《单元工程质量评定标准》规定进行划分。河(渠)道开挖、填筑及衬砌单元工程,工程划分界限宜设在( )或( )处,同一分布工程中各单元工程量(或投资)不宜相差太大。
①  A.起始缝
②  B.变形缝
③  C.结构缝
④  D.中间缝
【多选题】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职责不包括( )。
①  A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
②  B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③  C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④  D对在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予以协调解决
【多选题】 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的,按照以下( )规定处以罚款。
①  A发生一般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30%的处罚
②  B发生较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的处罚
③  C发生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50%的处罚
④  D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60%的处罚
【多选题】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过程中,对事故发生单位处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罚款的情形有( )。
①  A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
②  B销毁有关证据
③  C指使他人作伪证
④  D故意破坏事故现场
【多选题】 报告事故应当包括( )。
①  A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②  B事故发生的时间
③  C事故发生的地点
④  D事故的简要经过
【多选题】 依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时,必须遵守的原则有()。
①  A合法原则
②  B平等自愿原则
③  C强制性原则
④  D协商一致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