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消耗次数:1】
攻击是儿童中比较常见的社会行为,它影响个体社会化的成败。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个体社会化是()
①  A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形成的
②  B由遗传素质决定的
③  C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
④  D在社会而不是家庭中进行的
【判断题】 在社会化过程中,同伴的行为是影响儿童社会行为的重要因素。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亲社会行为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儿童的退缩行为很常见,不需要给予关注和矫治,对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和人际交往影响不大。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个体社会化的基础不包括
①  自然基础
②  社会基础
③  实践活动
④  专业技能
【单选题】 ( )是学前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①  学校教育
②  社会学习
③  家庭教育
④  同伴影响
【单选题】 以下关于社会化的正确论断是
①  学校对于社会化的重要性远远高于家庭
②  个体的社会化是一种持续终身的经验
③  特立独行的人近乎于没有被社会化
④  接受社会化意味着放弃个人思考
【单选题】 学前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为()。
①  托幼机构
②  家庭
③  社区
④  社会
【单选题】 ( )可以促进儿童正常社会化。
①  同伴交往
②  看电视
③  不良动画片
④  独自游戏
【判断题】 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垂直关系比水平关系对儿童的影响更大。
①  正确
②  错误
随机题目
【判断题】 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王某(男,1982年10月4日生)于1998年9月2日在某市人民商场见一妇女出手大方,即尾随至商场外存车处,趁该妇女开自行车之际,将其裤袋中的钱包(内有现金3800元)偷走,后被抓获。王某的行为
①  构成盗窃罪
②  不构成犯罪
③  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④  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多选题】 刑法规定为限制行为能力的人有
①  又聋又哑的人
②  盲人
③  醉酒的人
④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多选题】 黄某意图杀死张某,当其得知张某当晚在单位值班室值班时,即放火致使值班室烧毁,其结果却是将顶替张某值班的李某烧死。下列哪些判断不符合黄某对李某死亡所持的心理态度?
①  间接故意
②  过于自信的过失
③  疏忽大意的过失
④  意外事件
【单选题】 ( ),是一切犯罪构成客观方面必备的要件。
①  危害行为
②  危害结果
③  犯罪时间
④  犯罪地点
【单选题】 ( )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①  犯罪时
②  侦查时
③  起诉时
④  审判时
【单选题】 死刑可以适用下列哪一类人?
①  故意杀人时已经19周岁的甲
②  贩卖毒品数量非常大的17岁乙
③  关押在看守所里怀孕三个月的毒杀丈夫的丙
④  因正当防卫而杀死行凶者的丁
【单选题】 陶某(女)与陈某同居,因为陈某暗中还与另一女子李某有两性关系,陶某很生气,要陈某与李某断绝关系,没料到陈某根本不听劝告,于是陶某在陈某熟睡时用尖刀捅死了陈某。在被捕时,陶某已经怀孕4个月,在起诉前给她做了人工流产手术,则( )。
①  可以使用死刑
②  不能适用死刑,但可以适用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③  不能适用死刑,也不能适用死缓
④  在量刑上可以考虑从轻处罚
【单选题】 下列能够构成犯罪主体的的情况是( )
①  15岁的少年在公交车扒窃2000元
②  13岁的少年持刀抢劫
③  甲(女)帮助乙(男)对受害人丙(女)实施强奸行为
④  13岁的男孩将同学残忍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