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消耗次数:1】
3岁左右的儿童就已具备比较稳定的性别角色倾向,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性别角色倾向不会发生改变了。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判断题】 9—13岁的儿童处于对男性和女性所持有的各种性别角色概念是以社会文化的要求和社会角色的期待为依据的。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儿童通过直接教导和观察学习两种途径获得性别认同,形成性别角色偏好。体现了哪种理论()
①  性别图式理论
②  社会学习理论
③  认知发展理论
④  进化理论
【判断题】 恋父恋母情结不利于儿童性别角色的认同和性身份的获得,应当帮助儿童淡化恋父或恋母情结。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儿童在青少年时期开始摆脱童年时不成熟、依赖的特点,性意识开始发展,尤其是性别角色意识不断增强。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教师的角色、职责、要求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变革发生任何改变。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性别恒常性是指个体相信性别是永久的,而不管年龄、行为或外貌发生什么变化。这种信念一般是在2-3岁发展起来的。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儿童的性别概念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性别认同、性别稳定性和性别恒常性。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在儿童性别概念的发展中性别稳定性出现最早,然后是性别认同,最后是性别恒常性。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 )是指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其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①  性别发展
②  性别稳定性
③  性别认同
④  性别恒常性
【单选题】 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
①  气质
②  个性
③  能力
④  性格
随机题目
【判断题】 碳排放是一种典型的外部性效应。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绿色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改变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实现()的发展。
①  A.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
②  B.更高质量、更有水平、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
③  C.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④  D.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公平、更高安全
【判断题】 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在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22个城市开展了两批次营商环境试评价。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企业间通过市场手段进行排放权交换以平衡各自的排放量,从而达到以高成本控制排放总量的目的。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我国生态本底较好,精细开发历史悠久。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2022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1956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登记证的入党时间一栏,亲自填写了()。
①  A.1919年
②  B.1920年
③  C.1921年
④  D.1923年
【单选题】 ()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
①  A.法治政府
②  B.法治社会
③  C.法治精神
④  D.法治体系
【判断题】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根据科斯定理,当产权界定清楚时,人们就可以有效地选择最有利的交易方式,使交易成本最小化,从而通过交易来解决各种问题。
①  正确
②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