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甲与一女子有染,其妻乙生怨,某日乙将毒药拌入菜中意图杀甲。因久等甲未归且又惧怕法律制裁,乙遂打消杀人恶念,将菜倒掉。关于乙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犯罪预备
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
犯罪未遂
犯罪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甲预谋杀乙,在甲买了杀乙用的刀之后,由于害怕作案后被抓,遂放弃了行凶。甲的行为属于何种犯罪停止形态?
①  犯罪既遂
②  犯罪未遂
③  犯罪中止
④  犯罪预备
【多选题】 甲与乙共谋次日杀丙,但次日甲因腹泻未能前往犯罪地点,乙独自一人杀死丙。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①  甲与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②  甲与乙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③  甲承担故意杀人预备的刑事责任,乙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
④  甲与乙均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
【多选题】 甲对乙(女)实施强奸,乙奋起反抗。恰遇甲之友丙经过,甲请丙帮忙,共同将乙强奸。甲、丙的共同犯罪属于( )。
①  事先有通谋的共同犯罪
②  事先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③  简单共同犯罪
④  必要共同犯罪
【单选题】 甲蓄意谋杀同室居住的乙,一天,甲偷偷在乙的饭菜中投毒,但乙因有急事没有吃饭。甲的行为属于何种犯罪停止形态?
①  犯罪既遂
②  犯罪未遂
③  犯罪预备
④  犯罪中止
【单选题】 甲欲强奸乙(女),先将乙关在室内,然后实施奸淫。甲的犯罪行为构成( )。
①  想象竞合犯
②  连续犯
③  牵连犯
④  继续犯
【多选题】 根据犯罪主观要件、犯罪形态的理论分析,下列关于犯罪中止的表述哪些是错误的?( )
①  甲为杀人而与李某商量并委托购买毒药,李某果然为其买来了剧毒药品。但10天后甲放弃了杀人意图,将毒药抛人河中。甲成立犯罪中止,而李某不应成立犯罪中止
②  乙基于杀人的意图对他人实施暴力,见被害人流血不止而心生怜悯,将其送到医院,被害人经治疗后仍鉴定为重伤。乙不是犯罪中止
③  丙对仇人王某猛砍20刀后离开现场。2小时后,丙为寻找、销毁犯罪工具回到现场,见王某仍然没有死亡,但极其可怜,即将其送到医院治疗。丙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④  丁为了杀害李四而对其投毒,李四服毒后极端痛苦,于是丁将李四送往医院抢救脱险。经查明,毒物只达到致死量的50%,即使不送到医院,李四也不会死。丁将被害人送到医院的行为和被害人的没有死亡之间,并无因果关系,所以丁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单选题】 犯罪中止发生的时空范围是( )。
①  犯罪的预备阶段
②  犯罪的实行阶段
③  犯罪预备阶段和犯罪实行阶段
④  犯罪既遂以前
【单选题】 甲教唆精神病人乙犯罪,对甲的处理不正确的是( )。
①  与乙构成共同犯罪
②  应单独承担刑事责任
③  是教唆犯
④  是间接实行犯
【多选题】 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 )。
①  犯罪的预备阶段
②  犯罪的实行阶段
③  犯罪行为尚未实行完毕的情况下
④  犯罪行为已经实行完毕的情况下
【多选题】 根据刑法规定,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而( )的行为。
①  排除犯罪障碍
②  准备工具
③  制造条件
④  消除犯罪痕迹
随机题目
【判断题】 妇女围孕期和孕早期碘缺乏均可增加新生儿将来发生克汀病的危险性。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维生素B1严重缺乏可出现脚气病,影响神经或心脏功能。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VB2最怕的是( )。
① 
② 
③ 
④  以上皆非
【判断题】 母乳在不同阶段中,所含营养成分不同。含有多种免疫物质的主要是初乳。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谷类的矿物质多以碳酸盐和磷酸盐的形式存在。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三聚氰胺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剂,禁止人为添加到食品中。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通常情况下,由各种体力活动所消耗的能量约占人体总能量消耗的15%~30%。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维生素B1易溶于水,在酸性溶液中稳定,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身体活动就是进行体育锻炼。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食物在烹调时营养素遭到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采取一些保护性措施,则能使菜肴保存更多的营养素。
①  正确
②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