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清中叶以后骈文屡与古文争胜,出现了著名的骈文作家( ),他的《哀盐船文》,“状难写之情,含不尽之意”,是一篇十分动人的佳作。
方苞
侯方域
王仕祯
汪中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指出“《呐喊》里的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新形式”的作家是
①  朱自清
②  郁达夫
③  茅盾
④  周作人
【多选题】 南朝刘宋时期优秀的骈文作家有
①  王褒
②  颜廷之
③  鲍照
④  范晔
⑤  陶宏景
【单选题】 骈文高峰期的代表作家是
①  鲍照和谢灵运
②  沈约和谢朓
③  徐陵和庾信
④  萧衍和萧纲
【多选题】 下列作家作品属于骈文成熟期的有
①  孔稚珪的《北山移文》
②  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
③  吴均的《答谢中书书》
④  陶宏景的《与宋元思书》
⑤  丘迟的《与陈伯之书》
【判断题】 一篇应用文完成使命以后,就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下列骈文作家属于南北朝时期的有
①  潘岳
②  庾信
③  孔稚珪
④  徐陵
⑤  丘迟
【判断题】 南北朝时期代表散文种类是骈文。代表作家作品有颜延之《陶征士诔》、《宋文元皇后哀策文》、谢灵运《岭表赋》、鲍照《大雷岸与妹书》、陶弘景(456—536)《答谢中书书》等。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西晋哀诔文最优秀的作家是
①  潘岳
②  陆机
③  左思
④  张载
【单选题】 下列作品中不属于骈文的是( )。
①  《吊魏武帝文》
②  《祭十二郎文》
③  《与宋元思书》
④  《与齐尚书仆射杨遵彦书》
随机题目
【多选题】 下列对银行本票使用的表述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有( )。
①  注明“现金”字样的银行本票可以用于支取现金
②  银行本票只限于单位使用,个人不得使用银行本票
③  收款人可以将银行本票背书转让给被背书人
④  本票的出票人在持票人提示见票时,必须承担付款的责任
【单选题】 根据有关规定,会计人员因故离职时应与接替人员办理工作交接手续。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①  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因故离职,未办清交接手续的,不得调动或离职
②  一般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单位负责人负责监交
③  交接工作结束后,接替人员应当另立账册记账,以便分清各自职责
④  交接工作结束后,只需移交人员与接替人员双方应在移交清册上签章
【单选题】 下列信息中属于会计信息的是
①  产品的市场份额
②  顾客满意度
③  购买原材料
④  次品率
【单选题】 甲向乙购买糕点若干,欠乙货款100元。甲为乙清洗皮衣一件,乙欠甲服务费l00元。此二人之间的债务可因一方意思表示而消灭。此种债的消灭原因称为
①  提存
②  混同
③  抵销
④  免除
【单选题】 一般侵权行为适用的归责原则是
①  过错责任原则
②  无过错责任原则
③  过错推定原则
④  公平责任原则
【单选题】 甲欠丙800元到期无力偿还,乙替甲还款,并对甲说这800元就算给你了。”甲称将来一定奉还。事后甲还了乙500元。后二人交恶,乙要求甲偿还余款300元,甲则以乙已送自己800元为由要求乙退回500元。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①  甲应再还300元
②  乙应退回500元
③  乙不必退回甲500元,甲也不必再还乙300元
④  乙应退还甲500元及银行存款同期利息
【单选题】 陈某外出期间家中失火,邻居家10岁的女儿刘某呼叫邻居救火,并取自家衣物参与扑火。在救火过程中,刘某手部烧伤,花去医疗费200元,衣物损失100元。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①  陈某应偿付刘某100元
②  陈某应偿付刘某200元
③  陈某应偿付刘某300元
④  陈某无须补偿刘某
【单选题】 陈某与陆某是邻居。陈某家建房挖地基,导致陆某房屋墙面出现裂缝。陆某遂找陈某要求修缮,遭到陈某拒绝。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  陈某不可以挖地建房,因为挖地建房会损坏邻居陆某的房屋
②  陆某家墙面出现裂缝,属于意外事件,陈某不需要承担责任
③  陈某可以挖地建房,但对邻居陆某房屋造成的损害应当给予赔偿
④  陈某在自家的地基上建房,造成陆某家的墙面出现裂缝,不需要承担责任
【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合同一般生效要件的是
①  合同必须经过公证
②  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③  意思表示一致
④  行为人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单选题】 由于某化肥厂长期排污,该地域内两个村庄几年来多人患有罕见的严重疾病,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①  受害村民有权对该厂提起民事诉讼
②  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民事诉讼时效为3年
③  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实行公平责任原则
④  本案由化肥厂承担其排污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