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消耗次数:1】
大众传播媒介包括( )
广播
电视台
电影院
报纸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多选题】 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缺点包括( )。
①  记录性较差
②  公众选择余地小
③  接收方式不灵活
④  制作周期长
⑤  制作费用高
【多选题】 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缺点包括(? ? )。
①  记录性较差
②  公众选择余地小
③  接收方式不灵活
④  制作周期长
⑤  制作费用高
【判断题】 大众传播媒介是以社会公众为对象,对其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包括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书籍、网络等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p>()大众传播媒介中,广播的应用始于何时?</p>
①  19世纪末
②  20世纪初
③  20世纪中叶
④  19世纪中叶
【单选题】 针对性强的大众传播媒介是( )。
①  报纸
②  杂志
③  广播
④  电视
【单选题】 针对性强的大众传播媒介是(? ? )。
①  报纸
②  杂志
③  广播
④  电视
【单选题】 人类在什么传播阶段创造出了大众传播媒介
①  口语传播阶段
②  文字传播阶段
③  印刷传播阶段
④  电子传播阶段
【多选题】 在大众传播领域里,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其中最主要的,是指三大新闻媒介即( )
①  报纸的读者
②  广播的听众
③  电视的观众
【单选题】 由于家庭影院、在线电影等的普及,使得消费者对去电影院看电影的需求下降,那么电影院的主要营销任务是( )。
①  改变市场营销
②  重振市场营销
③  降低市场营销
④  刺激市场营销
【单选题】 印刷机的出现迎来了哪一种大众传播媒介的诞生?
①  新闻信
②  官方公告牌
③  微博
④  近代报刊
随机题目
【多选题】 服刑的犯人,有如下哪些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刑?( )
①  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
②  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
③  检举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
④  对国家和社会有重大贡献的
【多选题】 我国刑法对不同的刑种,采取了不同的数罪并罚原则,对判处( )的,采取吸收原则。
①  死刑
②  无期徒刑
③  有期徒刑
④  拘役
【多选题】 甲将乙(女)强奸后刚刚离去。乙坐地哭泣时,恰逢丙路过,问乙为何而哭泣,乙将刚才被强奸一事相告。丙顿起歹念,也将乙强奸。强奸完毕,丙还以借用为由,将乙的手机拿走。对于此案,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①  甲和丙构成强奸共犯
②  丙具有轮奸情节
③  丙构成诈骗罪和强奸罪,应当数罪并罚
④  丙构成抢劫罪和强奸罪,应当数罪并罚
【多选题】 关于禁止令,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①  甲因盗掘古墓葬罪被判刑7年,在执行5年后被假释,法院裁定假释时,可对甲宣告禁止令
②  乙犯合同诈骗罪被判处缓刑,因附带民事赔偿义务尚未履行,法院可在禁止令中禁止其进入高档饭店消费
③  丙因在公共厕所猥亵儿童被判处缓刑,法院可同时宣告禁止其进入公共厕所
④  丁被判处管制,同时被禁止接触同案犯,禁止令的期限应从管制执行完毕之日起 计算
【多选题】 根据我国刑法理论,不适用数罪并罚的情况有( )。
①  犯罪行为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持续状态的犯罪
②  以一个故意或过失,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
③  出于数个故意,多次实施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
④  以某一犯罪为目的,而其犯罪方法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
【多选题】 被告人的下列哪些情况属于重大立功表现?( )
①  张三检举、揭发某贩卖毒品犯罪分子贩卖海洛因400克的犯罪事实,经查证属实
②  张三与李四犯故意杀人罪后,张三自动投案,并协助司法机关抓获李四。经查,李四是该案的主犯
③  张三在同室关押的罪犯逃跑时,及时向看守所告发,制止其脱逃
④  张三检举李四盗窃财物数额巨大的事实,经查证属实
【多选题】 下列哪些犯罪行为,应按数罪并罚的原则处理?( )
①  拐卖妇女又奸淫被拐卖的妇女
②  司法工作人员枉法裁判又构成受贿罪
③  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又杀人
④  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又强奸被组织人
【多选题】 下列哪些情形不实行数罪并罚?( )
①  在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过程中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检查的
②  在走私过程中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
③  司法工作人员因收受贿赂而枉法裁判的
④  同一行为人既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又向国家机关行贿的
【单选题】 死刑只适用于( )的犯罪分子。
①  罪行极其严重
②  罪大恶极
③  多次实施严重罪行
④  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单选题】 《刑法》第64条前段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关于该规定的适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①  甲以赌博为业,但手气欠佳输掉200万元。输掉的200万元属于赌资,应责令甲全额退赔
②  乙挪用公款炒股获利500万元用于购买房产(案发时贬值为300万元),应责令乙退赔500万元
③  丙向国家工作人员李某行贿100万元。除向李某追缴1〇〇万元外,还应责令丙退赔100万元
④  丁与王某共同窃取他人财物30万元。因二人均应对30万元负责,故应向二人各追缴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