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消耗次数:1】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国君、大夫及一般官员的用印文书,均称玺书,国君使用的玺称为“御玺”。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判断题】 自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改法为律,此后历代封建王朝一般把刑典称为律。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教育变革标志为( )。
①  政教一体
②  官学衰落,私学兴起
③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④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判断题】 印章最初称为“玺”,始于秦朝。当时作为商品交换中封识财物的凭证。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江西冶铸铁技术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① 
② 
【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江西冶铸铁技术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① 
② 
【单选题】 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开始出现了私人办学。首创者是( )。
①  孟子
②  老子
③  孔子
④  庄子
【简答题】 春秋战国时期,私自编纂竹刑的是[填空1],他被称为中国最早的讼师。
【多选题】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条件和原因有()
①  A、井田制和分封制日益瓦解
②  B、“士”阶层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日趋活跃
③  C、学术下移,私学兴起
④  D、各学派互相诘难批驳
【判断题】 先秦时期,国君为联络与群臣的感情而宴饮的礼仪被称为“公食大夫礼”。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①  A.战争频繁
②  B.诸侯争霸
③  C.百家争鸣
④  D.社会生产力发展,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随机题目
【单选题】 服毒后的洗胃处理,下到哪项不正确
①  一般在服毒后6小时内洗胃有效
②  超过6小时多数洗胃已无必要
③  吞服强腐蚀性毒物者,不宜洗胃
④  惊厥患者不宜插管洗胃
【单选题】 关于腹膜透析的护理,错误的是
①  病人采取半卧位或仰卧位
②  严格无菌操作
③  透析液灌注不宜过快
④  每日监测体重
⑤  接受腹透的慢性肾衰病人应禁止蛋白质摄入
【单选题】 下列方法中,最适合于支持各种危重患者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是
①  腹膜透析
②  常规血透
③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
④  血液灌流
【单选题】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透析因素是
①  营养摄入不足
②  代谢性酸中毒
③  内分泌功能紊乱
④  透析引起营养丢失
【单选题】 对于小分子溶质有较好的清除率的是
①  超滤
②  弥散
③  渗透
④  吸附
【单选题】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烟碱样症状是
①  多汗
②  肌束颤动
③  瞳孔缩小
④  支气管痉挛
【单选题】 血液透析过程中溶血的原因是
①  透析过程中突然发冷、胸闷
②  静脉管路内血液颜色为葡萄酒色
③  呼吸困难、背部疼痛
④  透析液温度高于43℃
【单选题】 对于大分子量溶质有较好的清除率的是
①  超滤
②  弥散
③  渗透
④  吸附
【单选题】 患者女性,34岁。因肺炎住院治疗,给予鼻导管吸氧(3L/min)。动脉血气分析pH7.46,PCO2 30 mmHg,PO2 66 mmHg,SaO2 95%。该患者的氧合指数为
①  200
②  300
③  320
④  240
⑤  280
【单选题】 患者男性,38岁,因车祸致骨盆、股骨骨折急诊手术。术后1天逐渐出现憋气,烦躁不安,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示:98%逐渐下降至87%,经面罩给氧(5L/min)后,经皮血氧饱和度增加至89%,但症状缓解不明显。查体:T 37.3℃,P 103次/分,BP 90/80mmHg,意识清除,口唇发绀,双肺呼吸音对称,双肺闻及少许湿罗音。该患者可能的诊断是
①  气胸
②  肺血栓栓塞
③  腹腔内出血
④  急性左心衰
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