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消耗次数:1】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是
多相离子平衡
动态平衡
动态的
暂时的
不随条件改变而改变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判断题】 沉淀溶解平衡达到平衡时,沉淀的速率和溶解的速率相等。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  反应开始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
②  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将促进溶解
③  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
④  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沉淀的速率和溶解的速率相等
【单选题】 有关AgCl沉淀的溶解平衡,正确的说法是
①  AgCl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不断进行,但速率不相等
②  AgCl难溶于水,溶液中没有 Ag+和Cl-
③  升高温度,AgCl沉淀的溶解度增大
④  向AgCl沉淀中加入NaCl固体,其溶解度不变
【单选题】 有关AgCl沉淀的溶解平衡说法正确的是(  )。
①  升高温度,AgCl沉淀的溶解度增大
②  AgCl难溶于水,溶液中没有<img class="kfformula" src="20200629/1593414945688546.png" data-latex="{Ag}^{+}和{C1}^{-}" width="100" height="26"/>
③  向AgCl沉淀中加入NaCl固体,AgCl沉淀的溶解度不变
④  AgCl沉淀生成和沉淀溶解不断进行,但速率为0
【单选题】 ()是一种动态平衡,表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维持平衡状态的能力
①  A生态环境
②  B能量守恒
③  C物质平衡
④  D生态平衡
【单选题】 用于烫伤病人,主要用于调节电解质平衡的药物是( )。
①  含盐饮料
②  破伤风抗毒素
③  头孢呋辛
④  哌替啶
⑤  地西泮
【判断题】 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和相对的平衡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阴平阳秘”是阴阳在对立制约和消长中取得动态平衡。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慢性肾功能衰竭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表现说法错误的是()
①  脱水与水肿
②  代谢性碱中毒
③  低钠与高钠血症
④  低钾与高钾血症
⑤  低钙血症与高磷血症
【判断题】 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的动态平衡是彼此依存的结果。
①  正确
②  错误
随机题目
【单选题】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
①  《民报》
②  《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
③  《中华民国宪法》
④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单选题】 “辛亥革命为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在此之后,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
①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②  推翻了帝制,代之以中华民国
③  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制国家
④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单选题】 陈独秀曾经撰文指出:“孔教与共和乃绝对誓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信仰共和,必排孔教。”这一主张发表于( )。
①  辛亥革命时期
②  洋务运动时期
③  新文化运动时期
④  维新变法时期
【单选题】 1918年,山西省在省长阎锡山的推动下开展教育革命,将小学所用课本一律改用白话。这一改革的背景是( )。
①  五四运动的爆发
②  袁世凯政府的推动
③  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④  辛亥革命的发展
【单选题】 在近现代的中国,口号、标语往往是时代的表征。下列口号或标语出现在五四时期的是( )。
①  “打土豪,分田地”
②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万岁”
③  “打倒列强,除军阀”
④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单选题】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 )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务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①  实现共产主义
②  复兴中华民族
③  争取民族独立
④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单选题】 自1924年开始,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内,中国大地上展开了席卷全国的国民革命运动。国民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
①  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②  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
③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④  使中国革命开始转危为安
【单选题】 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下列关于遵义会议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  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②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③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④  改组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单选题】 红军长征顺利结束的标志是( )。
①  井冈山会师
②  三大主力会师
③  西安事变
④  吴起镇会师
【单选题】 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多次使用化学武器,杀害了许许多多中国军民。下列反映这方面历史真相的证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 )。
①  历史专著中的描述
②  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
③  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④  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