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83、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出版。
《新青年》
《每周评论》
《湘江评论》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多选题】 85、1918年12月22日《每周评论》在北京创刊,《每周评论》与《新青年》相辅相成。《每周评论》重(),《新青年》重(),共同输入新思想、提倡新文化。
①  时评
②  学理
③  政论
【单选题】 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的是?
①  胡适
②  鲁迅
③  李大钊
④  陈独秀
【单选题】 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的是
①  胡适
②  鲁迅
③  陈独秀
④  李大钊
【单选题】 在《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的“随感录”这个栏目中,( )是撰写作品最多的作者。
①  陈独秀
②  蔡元培
③  李大钊
④  胡适
【单选题】 在《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的“随感录”这个栏目中,( )是撰写作品最多的作者。
①  陈独秀
②  蔡元培
③  李大钊
④  胡适
【判断题】 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于1920年8月在上海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正式成立。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杂志创办于( )年
①  1915
②  1916
③  1917
④  1918
【单选题】 1917年1月,( )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
①  鲁迅
②  陈独秀
③  胡适
④  周作人
【单选题】 《新青年》杂志的主编是( )
①  胡适
②  陈独秀
③  李大钊
④  鲁迅
【单选题】 《新青年》的创刊词是( )
①  《敬告青年》
②  《文学革命论》
③  《文学改良刍议》
④  《少年中国说》
随机题目
【单选题】 钱某持盗来的身份证及伪造的空头支票,骗取某音像中心VCD光盘4000张,票面金额 5万元。物价部门进行赃物估价鉴定的结论为:“盗版光盘无价值。”对钱某骗取光盘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
①  钱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②  钱某的行为构成票据诈骗罪的既遂,数额按票面金额计算
③  钱某的行为构成票据诈骗罪的未遂
④  钱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的既遂,数额按票面金额计算
【单选题】 冉某因婚外恋产生杀害妻子李某之念。某日,冉某在给李某做面条时投放了可以致死的农药。冉某为防止其7岁的儿子吃饭中毒,将其子送到学校,并嘱咐妻子李某等他来接。不料李某当日提前下班后将其子接回,并与其子一起吃午饭。冉某得知后,赶忙回到家中,其妻、子已中毒身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
①  冉某对其妻、子的死亡具有直接故意
②  冉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间接故意
③  冉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过失
④  其子的死亡属于意外事件
【单选题】 甲于2013年6月与乙合谋共同诈骗李某30000元,甲、乙平分各得15000元。在审查本案期间,甲主动交代曾在2007年3月间诈骗张某4000元的犯罪事实。在处罚甲诈骗罪时其犯罪金额应为( )。
①  34000元
②  30000元
③  19000元
④  15000元
【单选题】 下列情形中,不属于《刑法》第263条规定的对抢劫罪加重法定刑的情形是( )。
①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②  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③  在办公大楼抢劫的
【单选题】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合同诈骗罪。下列哪种行为不符合上述条件、不构成合同诈骗罪?( )
①  甲未经卢某同意即用卢某名义签订合同
②  乙为取得对方当事人的信任,要求自己在审计事务所工作的同学杨某为自己出具一份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
③  丙在签订合同后、携带对方当事人的2000元定金逃匿
④  丁借用其他单位的公章和合同文本签订合同
【单选题】 孙某制作、复制大量的淫秽光盘,除出卖外,还多次将淫秽光盘借给许多人观看。对其行为应如何处理?( )
①  以制作、复制、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处罚
②  以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罪从重处罚
③  以制作、复制、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和传播淫秽物品罪数罪并罚
④  以传播淫秽物品罪从重处罚
【单选题】 下列哪一选项最恰当地指明了伪证罪的主体范围?( )
①  证人
②  证人、鉴定人
③  证人、鉴定人、记录人
④  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
【多选题】 甲为要回30万元赌债,将乙扣押,但2天后乙仍无还款意思。甲等5人将乙押到一处山崖上,对乙说:“3天内让你家人送钱来,如今天不答应,就摔死你。”乙勉强说只有能力还5万元。甲刚说完“一分都不能少”,乙便跳崖。众人慌忙下山找乙,发现乙已坠亡。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①  属于绑架致使被绑架人死亡
②  属于抢劫致人死亡
③  属于不作为的故意杀人
④  成立非法拘禁,但不属于非法拘禁致人死亡
【多选题】 关于盗窃罪的认定,下列结论哪些是正确的?( )
①  甲因饮酒过量醉卧街头。乙向围观群众声称甲系其好友,将甲扶于无人之处,掏走甲身上的一千余元离去。乙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②  甲与乙在火车上相识,下车后同到一饭馆就餐。乙殷勤劝酒,将甲灌醉、掏走甲身上一千余元离去。乙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③  甲去一餐馆吃晚饭,时值该餐馆打烊,服务员已下班离去,只有老板乙在清账理财。在甲再三要求之下,乙无奈亲自下厨准备饭菜。甲趁机将厨房门反锁,致乙欲出不能,只能从递菜窗口眼看着甲打开柜台抽屉拿走一千余元离去。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④  甲在街头出售报纸时发现乙与一摊主因买东西发生纠纷,其携带的箱子(内有贵重物品)放在身旁的地上,便提起该箱子悄悄溜走。乙发现后紧追不舍。为摆脱乙的追赶,甲将手中剩余的几张报纸卷成一团扔向乙,击中乙脸,乙受惊吓几乎滑倒。随后又追,终于抓住甲。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多选题】 甲请乙为其在丙家盗窃时望风,乙同意。某日晚,甲、乙按约定前往丙家,乙在门外望风。甲进人丙家后,见丙一人在家,便对丙实施暴力,抢劫了丙的1万元现金。对本案应如何认定?( )
①  甲、乙构成抢劫罪的共犯
②  甲、乙在盗窃罪范围内构成共犯
③  甲与乙都成立抢劫罪
④  甲成立抢劫罪、乙成立盗窃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