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消耗次数:1】
下列属于我国《刑法》基本原则的有( )。
罪刑法定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意思自治
罪刑相适应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下列不适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是()
①  公民的法律地位
②  公民在立法上
③  公民在守法上
④  公民在适用法律上
【多选题】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 )的平等。
①  违法
②  守法
③  法律适用
④  法律关系
【单选题】 关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①  平等享受公民权利、平等履行公民义务
②  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平等予以追究
③  只要是公民有诉求,就应当得到平等对待
④  只要是合法权益,就应当依法得到平等保护
【单选题】 在罪刑法定基本原则的支配下,犯罪的基本法律特征是( )。
①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②  刑事违法性
③  应受刑罚惩罚性
④  —定程度的社会危害性
【单选题】 在罪刑法定基本原则的支配下,犯罪的基本法律特征是?
①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②  刑事违法性
③  应受刑罚惩罚性
④  一定程度的社会危害性
【单选题】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中没有(  )。
①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②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③  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
④  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选择性的实施
【多选题】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①  刑法应当采取成文的形式,禁止习惯法
②  禁止绝对不定期刑
③  禁止溯及既往
④  在中国刑法中,罪刑法定原则还包括“法律规定为犯罪的应当定罪处罚”的内容
【单选题】 不属于我国刑法三大基本原则是下列哪一个原则
①  罪刑法定原则
②  刑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③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④  刑罚人道主义原则
【单选题】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①  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之一是民主主义,而习惯最能反映民意,所以,将习惯作为刑法的渊源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②  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不仅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而且包括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法
③  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
④  刑法分则的部分条文对犯罪的状况不作具体描述,只是表述该罪的罪名。这种立法体例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多选题】 我国刑法规定了(? ? )等基本原则
①  保障人权
②  罪刑法定
③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  罪刑相适应
随机题目
【判断题】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曹锟政府。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中国加入同盟国阵营参战。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吹响了白话文向文言文发难的号角,胡适因此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1917年1月,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邀请陈独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的编辑部从上海迁到北京,杂志走入了北京大学校园。《新青年》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1919年1月,巴黎和会同意将德国战前在山东强占的一切权利全部转让给日本,并将有关条款列入《巴黎和约》。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他们高呼“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等口号,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中国第一次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同时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新文化运动:“自从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它所提出的( A )的思想打开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
①  民主与科学
②  民主与自由
③  科学与法治
④  科学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