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通常认为,现代经济法产生于哪个阶段?
18世纪末19世纪初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之后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体系凝构阶段大致自20世纪70年代延至20世纪末或21世纪初。该说法(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是市场营销学的( )
①  形成阶段
②  发展阶段
③  提升阶段
④  创立阶段
【单选题】 产生于18世纪末叶19世纪初叶的语言学被称为( )
①  结构主义语言学
②  历史比较语言学
③  功能语言学
④  社会语言学
【单选题】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是市场营销学的(__)P6
①  形成阶段
②  发展阶段
③  提升阶段
④  创立阶段
【单选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
①  帝国主义阶段
②  社会主义阶段
③  民主主义阶段
④  殖民主义阶段
【判断题】 是17世纪最主要的文艺思潮,产生于17世纪初期的法国,影响到欧洲其他各国,持续到19世纪初。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文化人”的形象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借助于大量的( )反思形成的一种新人的形象。
①  心理学
②  社会学
③  人类学
④  内在动力
【单选题】 以下不属于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刑法特征的是()。
①  法治
②  刑事政策
③  预防犯罪
④  刑罚救治
【判断题】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冷战”格局开始不断瓦解并在20世纪末完全结束(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自15世纪末开始到17世纪初,下列哪个国家没有通过武力征服海外殖民地( )。
①  美国
②  西班牙
③  荷兰
④  葡萄牙
【单选题】 ( )阶段大致从19世纪后期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
①  学科创新
②  知识积累
③  体系凝构
随机题目
【判断题】 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比色测定时,必须选择最大的吸收波长进行比色,这样灵敏度高。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般情况下,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配位比为1:1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指示剂应在pH=7.00时变色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间接碘量法中加入淀粉指示剂的适宜时间是滴定至近终点时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用实验方法测定某金属配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ε,测定值的大小决定
①  配合物的浓度
②  配合物的性质
③  比色皿的厚度?
④  入射光强度
【单选题】 所谓可见光区,所指的波长范围是
①  200~400nm
②  400~750nm
③  750~1000nm???
④  100~200nm
【单选题】 用色谱法进行定量时,要求混合物中每一个组分都需出峰的方法是
①  外标法
②  内标法
③  归一化法
④  叠加法
【单选题】 有关EDTA的酸效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  酸效应系数越小,配合物的稳定性越小
②  pH值越小,酸效应系数越大
③  酸效应系数越大,配位滴定曲线的PM突跃范围越大
④  酸效应曲线表示的是各金属离子能够准确滴定的最高PH值
【单选题】 使用碱式滴定管进行滴定的正确操作方法是
①  左手捏于稍低于玻璃珠的地方
②  右手捏于稍低于玻璃珠的地方
③  左手捏于稍高于玻璃珠的地方?
④  右手捏于稍高于玻璃珠的地方
【单选题】 在气相色谱中,直接表征组分在固定相中停留时间长短的保留参数是
①  保留时间
②  调整保留时间
③  死时间
④  相对保留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