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甲公司与张某签订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试用期不得超过( )。
1个月
2个月
3个月
6个月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甲公司与张某签订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试用期不得超过( )。
①  1个月
②  2个月
③  3个月
④  6个月
【单选题】 甲公司与张某签订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试用期不得超过( )。
①  A.1个月
②  B.2个月
③  C.3个月
④  D.6个月
【单选题】 甲公司与张某签订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试用期不得超过( )。
①  A.1个月
②  B.2个月
③  C.3个月
④  D.6个月
【判断题】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2014年4月1日,甲公司与张某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合同中只约定了3个月的试用期,并未约定合同期限。该劳动合同无效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甲建筑材料公司聘请王某担任推销员,双方签订劳动合同,约定劳动试用期6个月,6个月后再根据王某工作情况,确定劳动合同期限,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①  甲建筑材料公司与王某签订的劳动合同属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②  王某的工作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
③  劳动合同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所以王某的试用期是成立的
④  试用期是不成立的,6个月应为劳动合同期限。
【单选题】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但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个月。
①  1
②  2
③  3
④  6
【单选题】 2013 年4月,赵某应聘到甲公司工作,双方口头约定了1个月试用期,但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关于双方劳动关系建立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 。
①  A .甲公司应与赵某补签劳动合同,双方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自合同补签之日起建立
②  赵某与甲公司未订立劳动合同,双方之间未建立劳动关系
③  赵某与甲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自赵某进入公司开始工作时建立
④  赵某与甲公司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自试用期满时建立
【单选题】 2013 年4月,赵某应聘到甲公司工作,双方口头约定了1个月试用期,但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关于双方劳动关系建立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 。
①  A .甲公司应与赵某补签劳动合同,双方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自合同补签之日起建立
②  赵某与甲公司未订立劳动合同,双方之间未建立劳动关系
③  赵某与甲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自赵某进入公司开始工作时建立
④  赵某与甲公司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自试用期满时建立
【单选题】 2013 年4月,赵某应聘到甲公司工作,双方口头约定了1个月试用期,但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关于双方劳动关系建立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 。
①  A .甲公司应与赵某补签劳动合同,双方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自合同补签之日起建立
②  B.赵某与甲公司未订立劳动合同,双方之间未建立劳动关系
③  C.赵某与甲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自赵某进入公司开始工作时建立
④  D.赵某与甲公司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自试用期满时建立
随机题目
【多选题】 政府财政政策的目标有()
①  充分就业
②  货币稳定
③  物价稳定
④  收支平衡
【多选题】 国家预算的原则有( )
①  公开性
②  可靠性
③  完整性
④  统一性
⑤  年度性
【单选题】 ()意味着某些财政政策本身没有自动稳定的作用,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对经济产生调节作用。
①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②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③  汲水型财政政策
④  补偿性财政政策
【单选题】 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一般采用( )的措施。
①  增加税负或增加支出
②  增加税负或压缩支出
③  降低税负或压缩支出
④  降低税负或增加支出
【单选题】 从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组成体系纵向来看,政府预算可分为( )
①  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②  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③  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④  总预算与单位预算
【单选题】 财政发生赤字时,最好的弥补方式是 ( )。
①  增设新的税种
②  借债
③  发行股票
④  发行货币
【单选题】 我国预算年度是( )
①  4月1日至第二年3月31日
②  1月1日至12月31日
③  10月1日至第二年9月30日
④  5月1日至第二年的4月30日
【单选题】 预算管理的主体是( )
①  国家
②  银行
③  事业单位
④  其他社会组织
【单选题】 财政政策的主体是( )
①  国家
②  政策制定者
③  政策执行者
④  财政部
【多选题】 按照成本补偿性标准,税收收入分为:( )
①  罚没收入
②  行政事业性收费
③  政府性基金
④  主管部门集中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