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梁中受力纵筋的保护层厚度主要由( )决定:
纵筋级别
纵筋直径大小
周围环境和混凝土强度等级
箍筋直径大小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混凝土受扭构件受扭纵筋和箍筋配筋强度比 说明,当构件破坏时
①  纵筋和箍筋都能达到屈服
②  仅箍筋达到屈服
③  仅纵筋达到屈服
④  纵筋和箍筋都不能达到屈服
【单选题】 受扭纵筋,箍筋的配筋强度比ξ在0.6~1.7之间时()
①  均布纵筋,箍筋部分屈服
②  均布纵筋,箍筋均屈服
③  仅箍筋屈服
④  不对称纵筋箍筋均屈服
【单选题】 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中受扭纵筋和箍筋的配筋强度比说明,当构件破坏时,( )
①  纵筋和箍筋基本都能达到屈服
②  仅箍筋达到屈服
③  仅纵筋达到屈服
④  纵筋和箍筋都不能达到屈服
【单选题】 轴心受压柱的最常见配筋形式为纵筋及横向箍筋,这是因为()Ⅰ纵筋能帮助混凝土承受压力,以减少构件的截面尺寸 Ⅱ纵筋能防止构件突然脆裂破坏及增强构件的廷性 Ⅲ纵筋能减小混凝土的徐变变形 Ⅳ箍筋能与纵筋形成骨架,防止纵筋受力外曲
①  Ⅰ、Ⅱ、Ⅲ
②  Ⅱ、Ⅲ、Ⅳ
③  Ⅰ、Ⅲ、Ⅳ
④  Ⅰ、Ⅱ、Ⅲ、Ⅳ
【单选题】 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中受扭纵筋和箍筋的配筋强度比0.6 1.7说明, 当构件破坏时,( )。
①  仅纵筋达到屈服
②  仅箍筋达到屈服
③  纵筋和箍筋都能达到屈服
【单选题】 受扭构件破坏形态与受扭纵筋和受扭箍筋配筋率的大小有关,大致可分为()
①  适筋破坏、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
②  适筋破坏、部分超筋破坏、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
③  适筋破坏、部分少筋破坏、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
④  适筋破坏、超筋破坏、少筋破坏和无筋破坏
【判断题】 受扭构件设计公式中ζ的是抗扭纵筋与抗扭箍筋的配筋强度比。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在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设计时,《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要求,受扭纵筋和箍筋的配筋强度比应( )。
①  0.5 1.0
②  0.6 l.7
③  不受限制
④  1.0 2.0
【单选题】 在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设计时,《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要求,受扭纵筋和箍筋的配筋强度比应不受限制(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在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设计时,《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要求,受扭纵筋和箍筋的配筋强度比应不受限制
①  正确
②  错误
随机题目
【单选题】 患者王某,女,32岁,右小腿骨折,因担心术后留下后遗症,精神紧张、焦虑而出现失眠。针对此患者,以下措施正确的是()
①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②  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③  减轻心理压力
④  保持身体舒适
⑤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单选题】 截瘫病人长时间仰卧,最易产生压疮的部位是()
①  枕部
②  肩胛部
③  肘部
④  骶尾部
⑤  足跟部
【单选题】 林女士,75岁。因心前区疼痛前来就诊,门诊护士在巡视候诊病人时发现该病人皮肤苍白、四肢湿冷、发绀,病人对护士的询问无应答。对该病人应()
①  按挂号顺序就诊
②  送往急诊室就诊
③  立即送入抢救室抢救
④  作好疫情报告
⑤  安排到隔离门诊就诊
【单选题】 手术器械最可靠的灭菌法是 ()
①  高压蒸汽灭菌
②  煮沸消毒
③  紫外线照射
④  熏蒸
⑤  浸泡
【单选题】 关于传播途径,不正确的是()
①  空气传播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
②  母婴间疱疹病毒传播属于直接接触传播
③  肺结核传播属于空气传播
④  间接接触传播中最常见的传播媒介是医护人员的手
⑤  水源或食物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可导致消化道传播
【单选题】 75.病人王某,从早上 9 点开始输液,液体总量为 1500ml ,输液速度为 60 滴 / 分,静脉输液器的点滴系数为15,其输液结束的时间应是
①  A. 15 时
②  B. 15 时 15 分
③  C. 15 时 30 分
④  D. 15 时 45 分
⑤  E. 16 时
【单选题】 护理人员协助服务对象恢复健康的措施有()
①  让服务对象理解定期身体检查对健康的益处
②  协助骨折术后患者实施功能锻炼
③  指导肥胖者有效地降低体重
④  减轻临终患者的身心痛苦
⑤  教育人们采取合理膳食结构
【单选题】 66.臀大肌注射的联线定位法正确的一项是
①  A.骼嵴和尾骨联线的外上1/3处
②  B.髂嵴和尾骨联线的下1/3 处
③  C.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中1/3 处
④  D.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下1/3处
⑤  E.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外上1/3处
【单选题】 大便潜血试验前三天可用的食物是()
①  土豆
②  瘦肉
③  菠菜
④  血豆腐
⑤  猪肝
【单选题】 选用0.1%醋酸溶液进行漱口适用于下列哪种细菌感染()
①  霉菌
②  革兰氏阳性菌
③  大肠埃希菌
④  肺炎双球菌
⑤  绿脓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