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消耗次数:1】
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时,裁定不予核准,发回重审的案件,应当如何处理( )。
既可以发回二审法院重新审判,也可以发回一审法院重新审判
发回二审法院重新审判的案件,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二审法院可以不经开庭直接改判
发回一审法院重新审判的案件,一审法院应当开庭审理
最高人民法院复核后认为原判认定事实正确,但依法不应当判处死刑的,裁定不予核准,并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重新审判的法院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多选题】 第二审人民法院发现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审理有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的情形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这些情形有
①  违反有关公开审判规定的
②  违反回避制度的
③  剥夺或者限制了当事人的法定诉讼权利,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④  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的
【单选题】 人民法院审判民事案件的一审合议庭( )
①  只能由审判员和陪审员共同组成
②  必须全部由审判员组成
③  既可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也可全部由审判员组成
④  应全部由陪审员组成
【判断题】 二审人民法院对于上诉案件应当只审查案件事实是否清楚。(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的合议庭( )。
①  只能由审判员3人组成
②  由审判员3人或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3人组成
③  只能由审判员5人组成
④  由审判员5人或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5人组成
【判断题】 原告对一审判决不服,向法院提起口头上诉,二审法院可以受理。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裁定的上诉,一律用裁定作出处理。(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对下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贪污案件,有核准权的机关是最高人民法院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最高人民法院的审判解释( )。
①  具有普遍约束力
②  在法的适用中具有说服力
③  对于下级审判机关具有普遍约束力
④  对于执法和司法都具有法律效力
【判断题】 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审判的案件,可以决定中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对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审理方式为( )。
①  开庭审理
②  书面审理
③  讯问调查式审理
④  开庭审理或讯问调查式审理
随机题目
【多选题】 关于法的发展、法的传统与法的现代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  中国的法的现代化是自发的、自下而上的、渐进变革的过程
②  法律意识是一国法律传统中相对比较稳定的部分
③  外源型法的现代化进程带有明显的工具色彩,一般被要求服务于政治、经济变革
④  清末修律标志着中国法的现代化在制度层面上的正式启动
【单选题】 《摩奴法典》是古印度的法典,《法典》第5卷第158条规定: “妇女要终生耐心、忍让、热心善业、贞操,淡泊如学生,遵守关于妇女从一而终的卓越规定。”第164条规定:“不忠于丈夫的妇女生前遭诟辱,死后投生在豺狼腹内,或为象皮病和肺痨所苦。”第8卷第417条规定:“婆罗门贫困时,可完全问心无愧地将其奴隶首陀罗的财产据为己有,而国王不应加以处罚。”第11卷第81条规定:“坚持苦行,纯洁如学生,凝神静思,凡12年,可以偿赎杀害一个婆罗门的罪恶。”以上《摩奴法典》的规定表明,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①  人类早期的法律和道德、宗教等其他规范是浑然一体的
②  苦修可以免于处罚,说明《法典》缺乏强制性
③  公开维护人和人之间的不平等
④  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与现代法律精神不相符合
【单选题】 法的产生的最深层次的根源在于:
①  经济根源
②  政治根源
③  社会文化根源
④  国家的产生
【单选题】 法律意识从主体来看,下列不属于的是:
①  个人法律意识
②  社会法律意识
③  群体法律意识
④  积极法律意识
【单选题】 提出 “法是民族精神的体现”的观点的是:
①  自然法学派
②  历史法学派
③  社会法学派
④  分析法学派
【单选题】 被恩格斯誉为“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的法律是:
①  古希腊法
②  古罗马法
③  伊斯兰法
④  日耳曼法
【单选题】 西方首次提出法治思想的是:
①  亚里士多德
②  柏拉图
③  乌尔比安
④  拿破仑
【单选题】 法治的对立面有:
①  人治
②  德治
③  依法治吏
④  依法限性
【单选题】 首次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是:
①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②  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大会
③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④  中国共产党十五大
【单选题】 在19世纪欧洲大陆各国的法典编纂运动中,开创“民商分立”传统的法典是下列哪一种?
①  法国民法典
②  普鲁士法典
③  德国法典
④  苏俄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