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消耗次数:1】
中国公民李某在美国强奸了中国公民黄某(女),被美国法院以强奸罪追究刑事责任。李某回到中国后,依中国刑法该如何处理?( )
不受该外国判决约束,仍然可以依照我国刑法追究
鉴于李某在外国已受过刑罚处罚,应当免除处罚
受一事不再理原则的约束,不能依照中国刑法再行追究
鉴于李某在外国已受刑罚处罚,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多选题】 中国公民李某在美国强奸了中国公民黄某(女),被美国法院以强奸罪追究刑事责任。李某回到中国后,依中国刑法该如何处理?
①  不受该外国判决约束,仍然可以依照我国刑法追究
②  鉴于李某在外国已受过刑罚处罚,应当免除处罚
③  受一事不再理原则的约束,不能依照中国刑法再行追究
④  鉴于李某在外国已受刑罚处罚,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单选题】 某外国公民阮某因合同纠纷在中国法院起诉中国公民张某。关于该民事诉讼,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①  阮某可以委托本国律师以非律师身份担任诉讼代理人
②  受阮某委托,某该国驻华使馆官员可以以个人名义担任诉讼代理人,并在诉讼中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
③  阮某和张某可用明示方式选择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法院管辖
④  中国法院和外国法院对该案都有管辖权的,如张某向外国法院起诉,阮某向中国法院起诉,中国法院不能受理
【多选题】 我国法律规定某些中国公民不准同外国人结婚。下列哪些中国公民不准同外国人结婚?( )
①  现役人员
②  公安人员
③  医务人员
④  正在接受劳动教养和服刑的人
【单选题】 盲人犯罪后可以( )。 A.不负刑事责任 B. 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 减轻处罚
①  A.不负刑事责任
②  B. 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③  C.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④  D. 减轻处罚
【判断题】 中国公民与外国人要求在我国内地结婚,应适用外国法律。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我国刑法规定,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有?
①  防卫过当
②  避险过当
③  中止犯
④  胁从犯
【多选题】 刘某因超载被公路管理机关执法人员李某拦截,李某作出罚款200元的处罚决定,并要求刘某当场缴纳。刘某要求出具书面处罚决定和收据,李某认为其要求强词夺理,拒绝听取其申辩。关于该处罚决定,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①  该处罚决定不成立,刘某可以拒绝
②  该处罚决定违法,刘某缴纳罚款后可以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③  该处罚决定不成立,刘某缴纳罚款后可以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
④  该处罚决定无效,刘某可以拒绝
【单选题】 李某因倒卖外汇于1995年9月被法院以投机倒把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实施以后,李某提出申诉,理由是现行《刑法》无此罪名,要求改判无罪。法院应当如何处理?( )
①  驳回申诉,维持原判
②  释放并给予国家赔偿
③  撤销原判,改为无罪
④  考虑李某已服刑2年,改判有期徒刑2年并予释放
【判断题】 赵某教唆李某杀死王某,李某接受唆使后于深夜潜入王家,适逢王某外出未归,李某便将熟睡中的王某的妻子强奸后逃离。本案中,对赵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我国《刑法》第28条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这一规定体现了刑法哪一项基本原则?( )
①  罪刑法定原则
②  刑法适用人人平等原则
③  罪责自负,反对株连原则
④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随机题目
【单选题】 ( )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①  主动性研究
②  反思性研究
③  合作性研究
④  社会文化研究
【单选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称为( )。
①  原型
②  原型启发
③  问题情境
④  问题对象
【单选题】 提出程序教学并为计算机辅助教学提供理论基础的心理学家是( )。
①  斯金纳
②  布鲁纳
③  加涅
④  桑代克
【单选题】 小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为( )。
①  培养自主性
②  培养勤奋感
③  培养主动性
④  培养自我同一性
【单选题】 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取决于他们的( )。
①  学习积极性
②  学习自觉性
③  要花多少时间
④  智力水平
【单选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拟写课文中没有的、与课文中某些重要信息相关的或用自己的话组成的句子,从而把所学的信息和自身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这是使用了( )。
①  组织策略
②  精加工策略
③  元认知策略
④  复述策略
【单选题】 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进程中,提出反思性教学研究是在其( )。
①  初创时期
②  发展时期
③  成熟时期
④  完善时期
【单选题】 以下表述不符合个体心理发展关键期的是( ) 。
①  某种能力获得的最佳时期
②  错过这个时期,个体难以获得某种发展
③  不可逆转的时期
④  0~3岁的时期
【单选题】 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①  认知内驱力
②  附属内驱力
③  自我提高内驱力
④  交往内驱力
【判断题】 从皮亚杰的观点看,儿童获得“客体永久性”概念是在感知运动阶段。
①  正确
②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