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消耗次数:1】
根据犯罪主观要件、犯罪形态的理论分析,下列关于犯罪中止的表述哪些是错误的?( )
甲为杀人而与李某商量并委托购买毒药,李某果然为其买来了剧毒药品。但10天后甲放弃了杀人意图,将毒药抛人河中。甲成立犯罪中止,而李某不应成立犯罪中止
乙基于杀人的意图对他人实施暴力,见被害人流血不止而心生怜悯,将其送到医院,被害人经治疗后仍鉴定为重伤。乙不是犯罪中止
丙对仇人王某猛砍20刀后离开现场。2小时后,丙为寻找、销毁犯罪工具回到现场,见王某仍然没有死亡,但极其可怜,即将其送到医院治疗。丙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丁为了杀害李四而对其投毒,李四服毒后极端痛苦,于是丁将李四送往医院抢救脱险。经查明,毒物只达到致死量的50%,即使不送到医院,李四也不会死。丁将被害人送到医院的行为和被害人的没有死亡之间,并无因果关系,所以丁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判断题】 刑事制裁旨在预防犯罪,民事制裁旨在补救被害人的损失。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下列情形属于犯罪中止的有( )。
①  盗窃他人财物之后,又返还财物的
②  强奸犯罪人发现被害人正来月经而停止犯罪的
③  主动停止犯罪预备行为
④  客观上有可能将犯罪进行到底,而犯罪人误以为不能进行而被迫中断犯罪的
【多选题】 被害人
①  认为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而不立案时,可以要求人民检察院督促立案
②  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
③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不服,可以提出上诉
④  如果对不起诉决定不服,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多选题】 下列哪些选项不构成犯罪中止?( )
①  甲收买1名儿童打算日后卖出。次日,看到拐卖儿童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的新闻,偷偷将儿童送回家
②  乙使用暴力绑架被害人后,被害人反复向乙求情,乙释放了被害人
③  丙加人某恐怖组织并参与了一次恐怖活动、后经家人规劝退出该组织
④  丁为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3万元用于孩子学费,4个月后主动归还
【多选题】 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 )。
①  犯罪的预备阶段
②  犯罪的实行阶段
③  犯罪行为尚未实行完毕的情况下
④  犯罪行为已经实行完毕的情况下
【单选题】 犯罪中止发生的时空范围是( )。
①  犯罪的预备阶段
②  犯罪的实行阶段
③  犯罪预备阶段和犯罪实行阶段
④  犯罪既遂以前
【单选题】 甲为杀乙而向乙的静脉注射大量空气,后甲反悔后将乙送往医院抢救,但乙仍然死亡。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 )
①  故意杀人既遂
②  故意杀人未遂
③  故意杀人中止
④  过失杀人
【单选题】 虽然某犯罪案件不是发生在中国领域,且该案犯罪人不是中国公民,被害人也不是中国国家或者中国公民,但中国对此案仍能行使刑事管辖权,是基于( )。
①  属地管辖原则
②  普遍管辖原则
③  保护管辖原则
④  属人管辖原则
【单选题】 虽然某犯罪案件不是发生在中国领域,且该案犯罪人不是中国公民,被害人也不是中国国家或者中国公民,但中国对此案仍能行使刑事管辖权,是基于?
①  属地管辖原则
②  普遍管辖原则
③  保护管辖原则
④  属人管辖原则
【单选题】 交通肇事致人重伤而逃逸,致使被害人因未得到及时抢救而死亡的构成( )。
①  交通肇事罪
②  故意杀人罪
③  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
④  故意伤害罪
随机题目
【单选题】 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煤气)中毒急救的处理措施,错误的是()。
①  A.打开门窗通风
②  B.对心跳停止者,立即送往医院
③  C.注意保暖
④  D.呼吸困难或停止者,进行人工呼吸
【单选题】 下列没有高能键的化合物是( ?)
①   A、磷酸肌酸
②  B、谷氨酰胺
③  C、ADP
④  D、1,3一二磷酸甘油酸
【单选题】 美国选择了()工业化发展模式。
①  A外向型
②  B政府主导型
③  C内生型
④  D市场导向型
【判断题】 在区域发展上各国均强调均衡发展和分散发展,认为集聚是国家和地区发展中一个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科学发展观的统领,重在建设,需要全社会的较长时期的共同努力奋斗。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应该以市场为主导。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相对独立的运行体系。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坚持()
①  A城乡环境治理体系统一
②  B激励和约束并举
③  C鼓励试点先行和整体协调推进相结合
④  D自然资源资产的公有性质
【多选题】 健全()的环境监管体制,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①  A单位负责
②  B国家监察
③  C地方监管
④  D地方负责
【多选题】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举措有()
①  A推进适应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体制和机制创新
②  B大力开展科技创新
③  C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④  D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经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