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消耗次数:1】
甲、乙合谋勒索丙的钱财,甲与丙及丙的儿子丁(17岁)相识。某日下午,甲将丁邀到一家游乐场游玩,然后由乙向丙打电话。乙称丁被绑架,令丙赶快送3万元现金到约定地点,不许报警,否则杀害丁。丙担心儿子的生命而没有报警、傍晚7点左右准备了3万元后送往约定地点。乙取得钱后通知甲,甲随后与丁分手回家。下列罪名哪些不符合甲、乙的行为性质?( )
绑架罪
抢劫罪
敲诈勒索罪
非法拘禁罪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多选题】 甲、乙、丙各交2000元给丁,委托购买彩电。丁又将款交李某请他代购。李某一去不知下落,甲、乙、丙向丁索赔,丁拒绝。甲、乙、丙起诉。法院应当
①  判决由丁偿还甲、乙、丙各2000元
②  驳回甲、乙、丙的请求,李某系无偿服务,不应负责
③  判决由丁偿还甲、乙、丙各1000元,另3000元应向李某追索
④  判决由李某偿还甲、乙、丙各2000元
【单选题】 甲、乙为劫取财物将在河边散步的丙杀死,当场取得丙随身携带的现金两千余元。甲、乙随后从丙携带的名片上得知丙是某公司总经理。两人经谋划后,按名片上的电话给丙的妻子丁打电话,声称丙已被绑架,丁必须于次日中午12点将10万元现金放在某处,否则杀害丙。丁立即报警,甲、乙被抓获。关于本案的处理,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
①  以抢劫罪和绑架罪并罚
②  以故意杀人罪、盗窃罪和绑架罪并罚
③  以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并罚
④  以故意杀人罪、侵占罪和敲诈勒索罪并罚
【多选题】 甲向乙借款10万元,乙要求提供担保,甲遂委托好友丙用自有的汽车设定抵押。后甲经乙同意,将5万元债务转移给丁,并通知了丙。因甲、丁到期无力还款,乙要求行使抵押权。对此,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①  甲将5万元债务转移给丁,未经丙同意,债务转移无效
②  甲将5万元债务转移给丁,经过乙同意,债务转移有效
③  甲将5万元债务转移给丁,未经丙书面同意,丙对该债务不承担担保责任
④  甲将5万元债务转移给丁,通知了丙,丙对该债务仍然承担担保责任
【多选题】 甲向乙借款20万元。丙、丁为连带责任保证人。借款期满后,甲无力还款,乙请求丙承担连带保证责任。丙代甲偿还了该20万元,这时丙可以( )。
①  请求甲偿还该20万元债务
②  先请求甲偿还,不足部分再向丁请求偿还
③  请求丁偿还其应承担的10万元债务
④  可以请求丁偿还其应承担的10万元,并可同时请求甲偿还10万元债务
【多选题】 甲请乙为其在丙家盗窃时望风,乙同意。某日晚,甲、乙按约定前往丙家,乙在门外望风。甲进人丙家后,见丙一人在家,便对丙实施暴力,抢劫了丙的1万元现金。对本案应如何认定?( )
①  甲、乙构成抢劫罪的共犯
②  甲、乙在盗窃罪范围内构成共犯
③  甲与乙都成立抢劫罪
④  甲成立抢劫罪、乙成立盗窃罪
【单选题】 甲、乙二人于某日晚将私营业主丙从工厂绑架至市郊的一空房内、将丙的双手铐在窗户铁栏杆上,强迫丙答应交付3万元的要求。约两小时后,甲、乙强行将丙带回工厂,丙从保险柜取出仅有的1、7万元交给甲、乙。甲、乙的行为构成何罪?( )
①  抢劫罪
②  绑架罪
③  敲诈勒索罪
④  非法拘禁罪
【单选题】 甲、乙共谋行抢。甲在偏僻巷道的出口望风,乙将路人丙的书包(内有现金1万元)一把夺下转身奔逃,丙随后追赶,欲夺回书包。甲在丙跑过巷道口时突然伸腿将丙绊倒,丙倒地后摔成轻伤,甲、乙乘机逃脱。甲、乙的行为构成何罪?( )
①  甲、乙均构成抢夺罪
②  甲、乙均构成抢劫罪
③  甲构成抢劫罪,乙构成抢夺罪
④  甲构成故意伤害罪,乙构成抢夺罪
【多选题】 甲与前夫乙离婚后,女儿丙判给甲抚养。1997年甲与丁再婚,丙由甲丁二人共同抚养,下列各种表述,哪些符合法律的规定?
①  甲乙离婚后,丙与乙的权利义务自然解除
②  甲与丁再婚后,丙与丁形成事实上的养父母关系
③  甲与乙离婚后,丙与乙的权利义务关系不能自然解除
④  甲与丁再婚后,丙与丁形成继父母关系
【单选题】 甲向乙借款5万元,乙要求甲提供担保,甲分别找到友人丙、丁、戊、己,他们各自作出以下表示,其中哪个不构成保证?( ) 
①  .丙在甲向乙出具的借据上签署“保证人丙”
②  己向乙出具字据称“如甲到期不向乙还款,由本人以某处私房抵债”
③  丁向乙出具字据称“如甲到期不向乙还款,本人愿代还3万元” 
④  戊向乙出具字据称“如甲到期不向乙还款,由本人负责”
【单选题】 甲聘请乙负责照看小孩,丙聘请丁做家务。甲和丙为邻居,乙和丁为好友。一日,甲突生急病昏迷不醒,乙联系不上甲的亲属,急将甲送往医院,并将甲的小孩委托给丁临时照看。丁疏于照看,致甲的小孩在玩耍中受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①  乙将甲送往医院的行为属于无因管理。
②  丁照看小孩的行为属于无因管理,不构成侵权行为。
③  丙应当承担甲小孩的医疗费。
④  乙和丁对甲小孩的医疗费承担连带责任
随机题目
【多选题】 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处理及处遇有以下特殊规定:( )。
①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②  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可以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
③  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人,免除前科报告义务
④  因不满16周岁不处罚的,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多选题】 犯罪故意的特征可作如下表述( )。
①  明知危害结果可能发生,希望这一结果发生
②  明知危害结果必然发生,希望这一结果发生
③  明知危害结果可能发生,放任这一结果发生
④  已经预见危害结果必然发生,放任这一结果发生
【多选题】 赵某杀死了作恶多端的儿子,认为自己是大义灭亲。其行为( )。
①  不构成犯罪
②  正当防卫
③  构成故意杀人罪
④  是对法律的认识错误
【多选题】 关于老年人的刑事责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②  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犯罪的,不适用死刑
③  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④  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多选题】 下列关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①  甲欲杀害其女友,某日故意破坏其汽车的刹车装置。女友如驾车外出,15分钟后遇一陡坡、必定会坠下山崖死亡。但是,女友将汽车开出5分钟后,即遇山洪暴发,泥石流将其冲下山摔死。死亡结果的发生和甲的杀害行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②  乙欲杀其仇人苏某,在山崖边对其砍了7刀,被害人重伤昏迷。乙以为苏某已经死亡,遂离去。但苏某自己醒来后,刚迈了两步即跌下山崖摔死。苏某的死亡和乙的危害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③  丙追杀情敌赵某,赵狂奔逃命。赵的仇人赫某早就想杀赵,偶然见赵慌不择路,在丙尚未赶到时,即向其开枪射击,致赵死亡。赵的死亡和丙的追杀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④  丁持上膛的手枪闯入其前妻钟某住所,意图杀死钟某。在两人厮打时,钟某自己不小心触发扳机遭枪击死亡。钟的死亡和丁的杀人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使丁对因果关系存在认识错误,也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多选题】 关于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不作为是人的消极身体静止的行为,对外界事物不起任何变更作用,因此在不作为犯罪中不存在因果关系问题
②  不作为因果关系中的原因在于行为人应该阻止而没有阻止事物向危险方向发展,从而引起危害结果的发生
③  不作为因果关系的特殊性体现在以行为人负有特定的义务为前提
④  铁路扳道工人不按时扳道而引起列车出轨或相撞,就构成不作为的因果关系
【单选题】 大学生甲男在火车站候车时邂逅乙女,二人开始攀谈起来。乙女称自己也在候车,并称自己最崇拜大学生并建议去车站附近公园逛逛。至公园僻静处,二人即拥抱、接吻,随后发生了两性关系。经查,乙是个精神病患者,甲对此并不知情。甲的行为( )。
①  不构成犯罪
②  构成强奸罪
③  构成犯罪但应从轻处罚
④  构成犯罪,但可以免除处罚
【单选题】 王某盗窃正在使用中的汽车零部件,数额不大,可能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刘某盗窃汽车零部件制造厂准备出厂的汽车零部件,数额较大,构成盗窃罪。王某、刘某的行为所侵犯的对象相同,但罪名不同,原因是( )。
①  犯罪对象数额大小不同
②  犯罪行为所侵害的客体不同
③  犯罪对象可能造成的危害不同
④  犯罪对象本身性质不同
【单选题】 下列哪一选项构成不作为犯罪?( )
①  甲到湖中游泳,见武某也在游泳。武某突然腿抽筋,向唯一在场的甲呼救。甲未予理睬,武某溺亡
②  乙女拒绝周某求爱,周某说“如不答应,我就跳河自杀”。乙明知周某可能跳河,仍不同意。周某跳河后,乙未呼救,周某溺亡
③  丙与贺某到水库游泳。丙为显示泳技,将不善游泳的贺某拉到深水区教其游泳。贺某忽然沉没,丙有点害怕,忙游上岸,贺某溺亡
④  丁邀秦某到风景区漂流,在漂流筏转弯时,秦某的安全带突然松开致其摔落河中。丁未下河救人,秦某溺亡
【单选题】 甲于1984年3月5日出生,到( )才算已满14周岁。
①  1998年3月4日
②  1998年3月5日
③  1998年3月6日
④  1997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