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硅酸盐水泥的运输和储存应按国家标准规定进行,超过( )个月的水泥须重新试验。
3
4
5
6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判断题】 国家标准规定: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比表面积应大于300m2/kg。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国家标准规定:硅酸盐水泥的终凝时间不得长于()小时
①  A、5.5
②  B、6
③  C、6.5
④  D、10(其他5类)
【单选题】 硅酸盐水泥和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要求不小于( )。
①  40min
②  45min
③  50min
④  55min
【单选题】 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
①  7d
②  10d
③  5d
④  14d
【单选题】 GB规定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中MgO的含量不得超过5.0%。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抹灰常用的水泥为不小于( )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
①  32.5
②  32.5R
③  42.5
④  42.5R
【单选题】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主要组分包括( )。
①  硅酸盐水泥熟料、石膏和混合材料
②  硅酸盐水泥生料、石膏和混合材料
③  石灰、石膏和混合料
④  硅酸盐水泥熟料、石灰和混合材料
【多选题】 掺加混合材料的常用硅酸盐水泥有( )
①  矿渣水泥
②  火山灰水泥
③  粉煤灰水泥
④  铝酸盐水泥
⑤  钢纤维水泥
【判断题】 硅酸盐水泥的耐磨性优于粉煤灰水泥。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原料主要是( )。
①  石膏和石灰
②  石灰质原料和黏土质原料
③  石灰质原料和水
④  黏土质原料和石膏
随机题目
【单选题】 按我国国籍法的基本原则,已具有外国国籍的海外华人
①  允许保留中国国籍
②  不允许保留中国国籍
③  可以放弃外国国籍而保留中国国籍
④  必须放弃外国国籍
【单选题】 奥尔菲油田跨越甲、乙两国边界,分别位于甲、乙两国的底土中。甲、乙两国均为联合国成员国,且它们之间没有相关的协议。根据有关的国际法规则和国际实践,对油田的归属与开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①  该油田属于甲、乙两国的共有物,其中任何一国无权单独进行勘探和开采
②  该油田位于甲、乙两国各自底土中的部分分属甲国、乙国各自所有
③  该油田的开发应在联合国托管理事会监督下进行
④  无论哪一方对该油田进行开发,都必须与另一方分享所获的油气收益
【单选题】 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私人船舶在公海上的行为
①  不受任何国家管辖
②  受船旗国管辖
③  受船长所属国管辖
④  受船员所属国管辖
【单选题】 乙国军舰M发现甲国渔船在乙国领海走私,立即发出信号开始紧追,渔船随即逃跑。当M舰因机械故障被迫返航时,令乙国另一艘军舰N在渔船逃跑必经的某公海海域埋伏。M舰返航半小时后,渔船出现在N舰埋伏的海域。依《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相关国际法规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①  N舰不能继续M舰的紧追
②  M舰应从毗连区 开始紧追,而不应从领海开始紧追
③  为了紧追成功,N舰不必发出信号即可对渔船实施紧追
④  只要N舰发出信号,即可在公海继续对渔船紧追
【单选题】 中国公民陆某2001年通过其在甲国的亲戚代为申请甲国国籍,2002 年获甲国批准。2004年5月陆某在中国因违法行为被刑事拘留。此时,陆某提出他是甲国公民,要求我有关部门通知甲国驻华领事。经查,根据甲国法律,陆某持有的甲国护照真实有效;陆某本人到案发时从未离开中国,也从未申请退出中国国籍。根据中国国籍法有关规定,下列哪一项判断是正确的?
①  陆某仍是中国人
②  陆某是中国境内的外国人
③  陆某是中国法律承认的具有双重国籍的人
④  陆某的国籍状态不确定
【单选题】 下列有关先占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  先占是国家有意识地取得当时不在任何其他国家主权之下的土地的主权的一种占取行为
②  先占并不一定是国家行为
③  先占的客体必须是无主地
④  国际法要求先占的完成必须是实现有效占领
【单选题】 《空间物体造成损害的国际责任公约》规定:对空间物体造成损害的赔偿责任者是
①  经营人
②  发射国
③  经营人和发射国
④  联合国和平利用外空委员会
【单选题】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每一国家有权确定其领海宽度,直至从按照本公约确定的基线量起不超过多少海里的界限为止?
①  6海里
②  8海里
③  12海里
④  24海里
【单选题】 公海法律制度的基础是公海自由,这就决定了公海是
①  是共有物
②  是无主物
③  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域
④  国家享有主权权利的海域
【单选题】 在外层空间法的各项渊源中,下用最主要的渊源?
①  国际习惯
②  国际条约
③  一般法律原则
④  国际法院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