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是
普遍性目标
行为目标
生成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 )是指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活动目标。
①  生成性目标
②  行为目标
③  表现性目标
④  评价性目标
【单选题】 ()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它是问题解决的结果,是人的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
①  一般性目标
②  行为目标
③  表现性性目标
④  生成性目标
【单选题】 ( )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课程目标
①  形成性目标
②  表现性目标
③  生成性目标
④  行为目标
【单选题】 生成性和表现性目标这类高层次目标具有不可预测性和( )
①  不可控制性
②  不可操作性
③  可操作性
④  可控制性
【判断题】 与目标模式相比,过程模式的目标是生成性的,它更多地表现为教育过程中各阶段的方向或教育情境的产物。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生成性目标关注的是教学的( )
①  结果
②  过程
③  内容
④  评价
【单选题】 提出表现性目标的教育家是( )
①  艾斯纳
②  布鲁纳
③  加德纳
④  斯金纳
【多选题】 以下关于生成性目标,正确的说法是
①  生成性目标反映的是儿童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反映的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
②  斯坦豪斯放弃了“目标”一词,借用“过程原则”,表述他的生成性目标取向。认为课程应该以过程为中心,要以儿童在教室内的表现为基础而展开
③  生成性目标取向在人本主义课程理论中发展到了极点。罗杰斯认为课程要为儿童提供有助于个人自由发展的学习经验,应强调个人的生长、个性的完善,而不是关注如何界定和测量课程本身
④  生成性目标在教育实践中,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需要相当强的研究能力
⑤  生成性目标取向的课程在具体实施时,操作方面也难度很大
【单选题】 ()克服了普遍性目标取向模糊性的缺点,在课程与教学领域科学化的历程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便于教师将其教学内容准确地与教育督导、学生家长、学生展开交流。
①  一般性目标
②  行为目标
③  表现性性目标
④  生成性目标
【简答题】 简述生成性目标的优点
随机题目
【单选题】 在地形图上,量得A点高程为21.17m,B点高程为16.84m,AB距离为279.51m,则直线AB的坡度为( )。
①  6.8%
②  1.5%
③  -1.5%
④  -6.8%
【单选题】 93 直线方位角与该直线的反方位角相差( A )
①  180°
②  360°
③  90°
④  270°
【单选题】 钢尺的尺长误差对距离测量产生的影响属于( )
①  偶然误差
②  系统误差
③  偶然误差也可能是系统误差
④  既不是偶然误差也不是系统误差
【单选题】 在测量工作中,目前采用的标准方向有( )个。
①  1
②  2
③  3
④  4
【单选题】 某导线全长620m,算得 0.123m, -0.162m,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
①  1/2200
②  1/3100
③  1/4500
④  1/3048
【判断题】 象限角的取值范围为0°~±90°。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距离丈量的精度是用相对误差来衡量的。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在实际测量工作中,我们需要直接测定每条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已知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为186°,则直线BA的坐标方位角为276°。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利用两个点坐标可以计算两个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和坐标方位角。
①  正确
②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