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两个以上的专利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在中国申请专利的,专利权授予( )
A.最先申请人 
B.最先发明人  
C.所有的申请人 
D.所有的发明人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在我国两个申请人在同一日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应当
①  根据先后顺序确定申请人
②  自行协商确定申请人
③  由受理申请单位确定申请人
④  根据先发明原则确定申请人
【多选题】 我国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申请人应当提交的专利申请文件有?
①  请求书
②  权利要求书
③  说明书
④  摘要
⑤  图片或者照片.
【单选题】 发明专利申请人于1989年5月4日以邮寄方式向国家专利局提交专利申请文件,但专利局通知申请人的专利申请日是1999年5月21日,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①  专利局以其受理专利申请的日期为申请日
②  因专利申请文件不齐备,推迟了专利申请日
③  因寄出专利申请文件的邮戳日不清晰,故以其收到专利申请文件的日期为申请日
④  因为1999年5月21日为该申请的优先权日
【单选题】 发明专利申请人于2009年5月4日以邮寄方式将其专利申请文件寄给国家专利局,但专利局通知申请人的专利申请日是2009年5月21日。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①  专利局以其受理专利申请的日期为申请日
②  因专利申请文件不齐备,推迟了专利申请日
③  因寄出专利申请文件的邮戳日不清晰,故以其收到专利申请文件的日期为申请日
④  因为1999年5月21日为该申请的优先权日
【单选题】 专利申请文件中的“发明人”一栏只能填写?
①  自然人姓名
②  法人名称
③  组织名称
④  国家名称
【多选题】 下列哪些主体可以作为专利申请人?(  )
①  A.某大学
②  B.某大学计算机学院
③  C.某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教研室
④  D.某大学计算机学院的教授
【单选题】 发明专利申请自申请日起( )内,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可以根据申请人随时提出的请求,对其申请进行实质审查。
①  A1年
②  B1年半
③  C2年
④  D3年
【单选题】 发明专利申请自申请日起()内,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可以根据申请人随时提出的请求,对其申请进行实质审查。
①  一年
②  两年
③  三年
【单选题】 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  )。
①  A.国家
②  B.工会
③  C.成果完成人
④  D.该单位
【多选题】 被申请人针对申请人的仲裁请求提出反请求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
①  反请求应由被申请人以原仲裁申请人为被申请人提出
②  被申请人提出反请求的仲裁事项,应当限于仲裁协议范围之内
③  反请求只能由被申请人向受理原仲裁申请的仲裁机构提出,而不能向其他仲裁机构提出
④  反请求应当在仲裁机构受理原仲裁申请后、作出仲裁裁决之前提出
随机题目
【单选题】 政府经济的主体是
①  政府
②  企业
③  个人
④  行业协会
【单选题】 政府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是使资源利用在
①  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或内移动
②  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移动 tml
③  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动
④  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移动
【单选题】 政府经济的目的是
①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②  追求商业利润
③  满足官僚享受
④  维护阶级统治
【单选题】 科斯定理的前提假设是
①  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
②  交易成本很高
③  交易价格很低
④  交易价格很高
【单选题】 某时装公司将原定价为800元/套的西服销售给某百货公司10套,双方约定,百货公司在10天内付清货款,时装公司将按照九折收款;如果百货公司在10天以后20天内付清货款,时装公司将按照九五折收款;如果百货公司超过一个月付款,则需向时装公司全额付款。这属于哪种折扣方式?( )
①  现金折扣
②  数量折扣
③  季节折扣
④  价格折让
【单选题】 以下哪一种不属于竞争导向定价法?( )
①  随行就市定价法
②  拍卖式定价法
③  限制进入定价法
④  需求导向定价法
【单选题】 TCL公司在省会一级市场成立销售分公司,并在分公司本部及地级市二级市场设立经营部,承担当地TCL电视机的销售任务,在县级市和乡村等三四级市场按“每县一店,每镇一店”的方式建立专卖店,这属于哪种分销模式?( )
①  直销
②  自销
③  直供零售
④  区域总经销
【单选题】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广告预算的内容?( )
①  新产品开发费用
②  市场调研费
③  广告设计和制作费
④  广告媒介使用租金
【单选题】 以下哪种国际市场进入方式的风险最大?( )
①  直接出口
②  间接出口
③  许可证模式
④  直接投资
【单选题】 企业几乎所有的产品在包装款式、颜色、图案等方面都采用统一的包装风格,给消费者以视觉的冲击,激发消费者购买是属于以下哪种包装策略?( )
①  组合包装策略
②  类似包装策略
③  等级包装策略
④  再使用包装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