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下列对行政诉讼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当事人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行政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B.当事人先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C.当事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D.人民法院接到起诉状,经审查,应当在15日内决定立案或者裁定不予受理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下列情形中,纳税人应当先向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可以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是( )。
①  纳税人对纳税期限有异议的
②  税务机关的行政审批行为
③  税收保全措施
④  税收强制执行措施
【单选题】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申请行政复议,在法定复议期间内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 ) ?
①  应当受理
②  不予受理
③  可以受理
④  通知其补充材料
【单选题】 档案行政复议机关通过对复议案件审查,应当在受理档案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①  A30日
②  B60日
③  C90日
④  D120日
【单选题】 纳税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下列行政行为不服时,应当先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复议后,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是( )
①  加收滞纳金
②  税收保全措施
③  处以税款50%的罚款
④  强制执行措施
【多选题】 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时,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有()。
①  确认纳税环节
②  停止出口退税权
③  税收保全措施
④  加收滞纳金
【单选题】 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决定的,没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 )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①  30天
②  15天
③  3个月
④  1个月
【单选题】 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① 
②  三十
③  十五
④ 
【单选题】 税务行政复议申请人可以在知道税务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 )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①  90日
②  60日
③  30日
④  15日
【单选题】 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 )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①  一年
②  六个月
③  一个月
④  十五天
【单选题】 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行政复议申请受理之日起7日内,向被申请人发出答复通知书,并将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或者行政复议申请笔录复印件发送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答复通知书之日起( )内,提出书面答复。
①  15日
②  5日
③  10日
④  20日
【判断题】 《劳动法》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6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①  正确
②  错误
随机题目
【单选题】 以下哪个原因会造成电控汽车的直接表现为是不能够起动
①  燃油滤清器轻微堵塞
②  油箱内的燃油量不到1/3
③  电控燃油泵不工作或工作不良
④  4缸发动机,其中1缸喷油器有堵塞的情况
【单选题】 在对本田稚阁轿车所用的怠速空气控制阀进行检测时,如果出现故障码14,可能的原因是
①  怠速空气控制阀堵塞
②  怠速空气控制阀阀门开度不对
③  插接器插头接触不良
④  没有故障
【单选题】 当进气温度传感器本身或线路出现故障时,发动机一般不会出现以下哪些故障现象
①  不易起动
②  怠还不稳
③  尾气排放超标
④  不能起动
【判断题】 汽车使用到一定里程或时间后,在单位行使里程内发生故障的概率称为汽车故障率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仪表上的充电指示灯始终点亮,表明发电机没有向蓄电池充电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元件损坏型故障的原因是由于元器件、零部件损坏、变形导致的故障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当起动机中的单向离合器出现故障时,起动机在起动时不会发出任何响声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对于电子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检测,最佳方法是
①  单件检测法
②  万用表检测法
③  示波器检测法
④  数据流检测法
【单选题】 如果在发动机附近能闻到汽油味,这说明什么
①  什么也不说明
②  说明此现象是正常的
③  说明是有故障的前兆
④  说明油泵工作能力很强
【单选题】 爆燃传感器最简易的检测方法是下面的哪个
①  使用万表测量传感器端子与传感器壳体之间的电阻,应为无穷大
②  使用万用表的2V档进行单体的检测,敲击传感器表面时,在端子1和2之间将有信号电压产生
③  用示波器检测其工作波形
④  检查发动机工作时,点火提前角的调整情况,来判断其是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