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消耗次数:1】
所谓销毁,是指故意将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予以毁灭的行为。( )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判断题】 隐匿是指故意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予以毁灭的行为。 (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可以对单位并处(  )的罚款。
①  4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
②  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
③  5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
④  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
【判断题】 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① 
② 
【判断题】 隐匿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是指故意将依法应当保存的财务会计报告予以灭失的行为。(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处(  )的罚款。
①  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
②  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③  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④  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单选题】 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管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处(  )的罚款。
①  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
②  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③  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
④  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单选题】 对于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  )。
①  民事责任
②  行政责任
③  刑事责任
④  社会责任
【单选题】 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本单位并处的罚款金额是( )。
①  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②  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③  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④  五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判断题】 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① 
② 
【多选题】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  )、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
①  授意
②  指使
③  强令会计机构
④  会计人员伪造
随机题目
【单选题】 甲欠乙1万元,丙为甲的代理人。丙与乙约定2002年5月1日偿还乙1万元借款。但2002年6月1日,甲仍未还钱。于是乙向丙表示同意延期履行债务。此行为在法律上将产生下列哪种效果(  )。
①  诉讼时效的中断
②  诉讼时效的中止
③  诉讼时效的延长
④  改变法定时效期间
【单选题】 除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外还需交付标的物,法律关系才能成立的行为属于(  )。
①  诺成性法律行为
②  债权性法律行为
③  实践性法律行为
④  物权性法律行为
【单选题】 根据我国《仲裁法》,下列可以申请仲裁的事项有(  )。
①  合同纠纷
②  婚姻争议
③  继承争议
④  收养争议
【单选题】 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向公司申报其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情况,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  )。
①  10%
②  25%
③  35%
④  50%
【单选题】 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起算时间为(  )。
①  第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
②  数额最大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
③  数额最小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
④  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
【单选题】 某商店橱窗内展示的衣服上标明“正在出售”,并附有价格,该标示应视为 (  )。
①  要约邀请
②  要约
③  承诺
④  既是要约又是承诺
【多选题】 当事人可以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情形有(  )。
①  没有仲裁协议的
②  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的
③  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④  仲裁程序违法的
⑤  仲裁员受贿的
【多选题】 合同自由包括(  )。
①  订立合同自由
②  确立合同条件自由
③  选择合同形式自由
④  违约自由
⑤  排除某些任意性法律规范适用的自由
【多选题】 甲公司向乙公司发出要约,欲向其出售一批货物。要约发出后,甲公司因进货渠道发生困难而欲要撤回要约。甲公司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  )
①  在要约到达乙公司之前
②  在乙发出承诺之前到达乙公司
③  与要约同时到达乙公司
④  在乙发出承诺同时到达乙公司
⑤  甲公司可随时撤回要约
【多选题】 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下列适用反垄断法的行为有(  )。
①  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
②  商标权的正当行使.
③  农业生产中的联合或者协同行为
④  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⑤  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