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下列各项中,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需根据若干总账科目余额相加计算填列的项目是?
应收账款
固定资产
货币资金
预付账款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判断题】 资产负债表中存货、货币资金、应付账款、应收账款都是根据总账账户余额计算填列的。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项目,应根据“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合计数填列。(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判断)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付账款”项目和“应付票据”项目都是根据总账账户余额计算填列。( )
① 
② 
【单选题】 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项目应填列的根据是( )。
①  “应收账款”总分类账户期末余额
②  “预收账款”明细发生额
③  “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总分类账所属各明细分类账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
④  “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总分类账所属各明细分类账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
【单选题】 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如果“预付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有贷方余额,则应在(  )项目中反映。
①  应收账款
②  应付账款
③  预收账款
④  预付账款
【多选题】 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下列各项中,可以直接根据有关总账科目的余额填列的项目有()。
①  短期借款
②  应收账款
③  应付票据
④  货币资金
【判断题】 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股利”项目根据总账科目余额填列。(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下列各项中,应计入资产负债表“应收账款”项目的有(  )。
①  “应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
②  “应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的贷方余额
③  “预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的借方余额
④  “预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的贷方余额
⑤  “其他应收款”总账余额
【多选题】 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账款”项目应根据(  )填列。
①  应付账款所属明细账贷方余额合计
②  预付账款所属明细账贷方余额合计
③  应付账款总账余额
④  应付账款所属明细账借方余额合计
⑤  预付账款所属明细账借方余额合计
【单选题】 “预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如果有借方余额,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在(  )项目中反映。
①  应收账款
②  预收账款
③  预付账款
④  应付账款
随机题目
【多选题】 下列选项中,可以提现的有( )。
①  一般存款账户
②  收入汇缴账户
③  个人存款账户
④  临时存款账户
【单选题】 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规定,对欠缴税款、滞纳金的纳税人或其法定代表人需要出境的,税务机关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①  书面通知其开户银行从其存款汇总扣缴税款
②  责令提供纳税担保
③  核定、调整应纳税额
④  D、依法拍卖其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
【单选题】 下列款项中,不能办理托收承付结算的是(  )。
①  商品交易取得的款项
②    因商品交易而产生的劳务供应的款项
③    因寄售商品而产生的款项
④   因运送交易商品而产生的款项
【多选题】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以下称境内)销售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以下称应税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纳税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缴纳增值税,不缴纳营业税。单位,是指社会团体及其他单位。
①  企业
②  行政单位
③  事业单位
④  军事单位
【多选题】 根据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规定,关于支票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①  支票基本当事人包括出票人、付款人、收款人
②  支票金额和收款人名称可以由出票人授权补记
③  出票人不得在支票上记载自己为收款人
④  D、支票的付款人是出票人的开户银行
【单选题】 根据税收征管法律制度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或者发生纳税义务之日起,一定期限内,按照国家规定设置账簿,该期限为( )。
①  90日
②  60日
③  30日
④  15日
【单选题】 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的纳税人应当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登记。具体登记办法由( )制定。
①  财政部
②  国家税务总局
③  全国人大
④  财政部或国家税务总局
【单选题】 根据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汇票当事人的签章中,不符合法律规定会导致票据无效的是( )。
①  承兑人的签章
②  出票人的签章
③  保证人的签章
④  背书人的签章
【多选题】 根据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规定,关于票据保证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①  票据上未记载保证日期的,被保证人的背书日期为保证日期
②  保证人未在票据或粘单上记载被保证人名称的已承兑票据,承兑人为被保证人
③  保证人为两人以上的,保证人之间承担连带责任
④  保证人清偿票据债务后,可以对被保证人及其前手行使追索权
【多选题】 税务机关在税款征收中的措施包括( )。
①  由税务机关核定、调整应纳税额
②  责令提供纳税担保
③  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④  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