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受弯构件中抵抗主拉应力的腹筋包括弯起钢筋和()。
斜筋
分布钢筋
架立筋
箍筋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判断题】 梁内的钢筋是由主筋(即受力筋),架立筋和箍筋所组成。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梁内的钢筋是由主筋(即受力筋),架立筋和箍筋所组成。.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为承受一部分斜拉应力,并固定受力筋、架立筋的位置所设置的钢筋称为( )
①  主筋
②  箍筋
③  分布钢筋
④  拉钩
【判断题】 梁除配置纵向受力钢筋、弯起钢筋、箍筋、架立钢筋等,有时还应配置纵向构造钢筋及相应的拉筋等。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中受扭纵筋和箍筋的配筋强度比说明,当构件破坏时,( )
①  纵筋和箍筋基本都能达到屈服
②  仅箍筋达到屈服
③  仅纵筋达到屈服
④  纵筋和箍筋都不能达到屈服
【单选题】 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中受扭纵筋和箍筋的配筋强度比0.6 1.7说明, 当构件破坏时,( )。
①  仅纵筋达到屈服
②  仅箍筋达到屈服
③  纵筋和箍筋都能达到屈服
【单选题】 混凝土受扭构件受扭纵筋和箍筋配筋强度比 说明,当构件破坏时
①  纵筋和箍筋都能达到屈服
②  仅箍筋达到屈服
③  仅纵筋达到屈服
④  纵筋和箍筋都不能达到屈服
【单选题】 配有普通箍筋的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中,箍筋的作用主要是
①  抵抗剪力
②  约束核心混凝土
③  形成钢筋骨架,约束纵筋,防止纵筋压曲外凸
④  以上三项作用均有
【单选题】 受弯构件中配置一定量的箍筋,其箍筋的作用( )是不正确的。
①  提高斜截面抗剪承载力
②  形成稳定的钢筋骨架
③  固定纵筋的位置
④  防止发生斜截面抗弯不足
【单选题】 受弯构件中配置一定量的箍筋,其箍筋的作用( )是不正确的。
①  提高斜截面抗剪承载力
②  固定纵筋的位置
③  防止发生斜截面抗弯不足
④  形成稳定的钢筋骨架
随机题目
【单选题】 数组元素作参数进行函数调用时,实参和形参都是简单变量,它们之间数据传递的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①  实参将地址传递给形参,并释放原先占用的存储单元;
②  实参将地址传递给形参,调用结束时形参再将此地址回传给实参;
③  实参将值传递给形参,调用结束时形参再将其值回传给实参;
④  实参将值传递给形参,调用结束时形参并不将其值回传给实参;
【单选题】 判断x是否最大值的程序,则填空处应填写_______.#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 int x,y,z; scanf(%d%d%d,x,y, if (_______) printf(最大值是:%d, x); }
①  (x=y)(x=z)
②  (x=y) || (x=z)
③  (x=z)
④  (x=y) (y=z)
【单选题】 C-Free中单步执行的快捷键是
①  F7
②  F8
③  F9
④  Home
【单选题】 C语言中多行注释的写法正确的是
①  ///
②  //
③  -*
④  -/* */
【单选题】 以下程序的运行结果是( )。 void fun(int array[3][3]) { int j; for(j=0;jj++) array[1][j]=array[1][j]++; printf(\n} void main(){ int j,a[3][3]={0,1,2,1,0,4,2,4,5};fun(a);for(j=0;jj++)printf(%d,a[1][j]); printf(\n }
①  1 0 4
②  2 1 5
③  0 1 2
④  1 2 3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  for循环用于循环次数已知的情况更加方便。
②  for的特例:for(变量=终值;变量初值;变量--)
③  do…while循环的循环体至少执行一次
④  循环体里不能有if 语句
【单选题】 当全局变量与函数内部的局部变量同名时,则在函数内部( )。
①  全局变量与局部变量都无效
②  全局变量有效
③  局部变量有效
④  全局变量与局部变量都有效
【单选题】 C语言中常用的格式输出的函数名称是
①  printf()
②  cin()
③  writeln()
④  output()
【单选题】 一个C语言程序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
①  主程序
②  子程序
③  过程
④  函数
【单选题】 下列程序执行后的输出结果是_______.#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 int a=5,b=60,c; if (ab) {c=a*b; printf(%d*%d=%d\n,b,a,c);} else {c=b/a; printf(%d/%d=%d\n,b,a,c);} }
①  60/5=12
②  300
③  60*5=300
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