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消耗次数:1】
根据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1997年和1999年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祖国统一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判断题】 香港、澳门的回归,使“一国两制”从科学构想变为现实,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为了解决台湾、香港、澳门的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最早是针对( ) 提出的。
①  香港
②  澳门
③  台湾
④  钓鱼岛
【单选题】 我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 )。
①  武力统一,一国两制
②  推行特别行政区制度
③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④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单选题】 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但这一构想最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2022年是香港回归祖国( )周年。
①  30
②  25
③  20
④  23
【单选题】 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邓小平( )构想获得巨大成功。
①  改革开放
②  一国两制
③  全方位外交
【单选题】 香港、澳门的回归,使“一国两制”?
①  开始酝酿
②  正式提出
③  从科学构想变成现实
④  完成历史使命
【判断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判断题】 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最早是针对香港问题提出的。
① 
② 
【多选题】 根据《发挥好“显著优势”,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关于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中的“一国”与“两制”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①  “一国”前提下的“两制”都应该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包容性
②  “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
③  “一国”原则性和“两制”灵活性的有机统一
④  坚持和维护“一中原则”具有强制性特点
⑤  “一国”与“两制”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判断题】 “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开始是邓小平针对香港问题提出来的( )。
①  正确
②  错误
随机题目
【单选题】 小红为了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学习非常刻苦,她的学习动机是( )。
①  认知内驱力
②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③  附属的内驱力
④  求知欲
【单选题】 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是( )。
①  道德认知
②  道德情感
③  道德意志
④  道德行为
【单选题】 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 )说的是典型的迁移现象。
①  举一反三
②  聪明过人
③  思维敏捷
④  物以类聚
【单选题】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一种( )的教学技术。
①  强调直观教学
②  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联系
③  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④  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多选题】 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特征是( )。
①  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了辩证思维
②  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③  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
④  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
⑤  对未来充满理想,但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
【单选题】 过度学习的适当强度是( )。
①  100%
②  110%
③  120%
④  50%
【单选题】 一般来说,偏爱自然科学,且自尊心较强的学生的认知风格属于( )。
①  场依存型
②  场独立型
③  沉思型
④  冲动型
【单选题】 计划安排每天自习时间表,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
①  组织策略
②  认知策略
③  精加工策略
④  资源管理策略
【单选题】 影响教师课堂管理的情境因素是( )。
①  教师的领导风格
②  班级性质
③  对教师的期望
④  学生的个体特点
【单选题】 皮亚杰有关发生认识论的研究,主要说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①  不平衡性
②  互补性
③  阶段性
④  个别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