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某中心受压条形基础,宽2m,埋深1m,室内外高差0.6m,埋深范围内土的重度=17 kN/m3,若上部结构传来荷载F=400kN/m,基底附加应力P0为( )。
203.9kPa
205.1kPa
209kPa
215kPa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某箱形基础,上部结构和基础自重传至基底的压力P=130kPa,若地基土的天然重度为γ=18.5kN/m3,地下水位在在地表下10m处,当基础埋置在多大深度时,基底附加压力正好为零?
①  d=5.68m
②  d=7.03m
③  d=8.03m
④  d=6.03m
【单选题】 有一基础,宽度4m,长度8m,基底附加压力90 kN/m2,中心线下6m处竖向附加应力为58.28kN/m2,试问另一基础宽度为2m,长度为4m,基底附加压力为100 kN/m2,角点下3m处的附加应力为多少?( )。
①  16.19kN/m2
②  54.76kN/m2
③  32.38kN/m2
④  63.26kN/m2
【单选题】 某砂土地基,天然重度γ=18 kN/m3,饱和重度γsat=20 kN/m3,地下水位距地表2m,地表下深度为4m处的竖向自重应力为( )。
①  56kPa
②  76kPa
③  72kPa
④  80kPa
【单选题】 某柱作用于基础顶面的荷载为800kN,从室外地面算起的基础深度为1.5m,室内地面比室外地面高0.3m,基础底面积为4m2,地基土的重度为17kN/m3,则基底压力为( )。
①  229.7kPa
②  230 kPa
③  233 kPa
④  236 kPa
【单选题】 某住宅工程室内外高差为0.3m,条形基础标高为-1.8m,则基础埋深为( )m
①  0.3
②  1.5
③  1.8
④  2.1
【单选题】 某住宅工程室内外高差为0.3m,条形基础标高为-1.8m,则基础埋深为[填空]m
①  0.3
②  1.5
③  1.8
④  2.1
【单选题】 某场地表层为4m厚的粉质黏土,天然重度γ=18kN/m3,其下为饱和重度γsat=19 kN/m3的很厚的黏土层,地下水位在地表下4m处,,地表以下5m处土的竖向自重应力为( )。
①  91kPa
②  81kPa
③  72kPa
④  41kPa
【单选题】 埋深小于5m,或埋深大于5m,但小于基础宽度,用常规方法就能施工完成的是( )。
①  人工地基
②  天然地基
③  浅基础
④  深基础
【单选题】 已知两矩形基础,一宽为2m,长为4m,另一宽为4m,长为8m,若两基础的基底附加压力相等,则两基础角点下附加应力之间的关系是( )。
①  两基础角点下z深度处竖向应力分布相同
②  小尺寸基础角点下z深度处应力与大尺寸基础角点下2z深度处竖向应力相同
③  大尺寸基础角点下z深度处应力与小尺寸基础角点下2z深度处竖向应力相同
④  两基础角点下2z深度处竖向应力分布相同
【判断题】 埋深大于等于5m或埋深大于等于基础宽度的4倍时称为深基础。
①  正确
②  错误
随机题目
【判断题】 1869年,法国和 瑞士 缔结了世界上第一个相互承认和执行对方法院判决的双边条约。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物权依物之所在地法是一个古老的原则,其产生可以追溯到13世纪的意大利。巴托鲁斯创立法则区别说时就主张把法律分为“人法”和“物法”。对物权法律关系,主张不动产物权适用 不动产所在地 法,对动产物权,适用 所有人的住所地 法。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英美法系国家国际私法中的属人法指的是当事人的住所地法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国际私法的渊源是指赋予国际私法规范以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件的表现形式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我国法律规定,合同当事人可以选择处理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但当事人选择合同适用的法律时,不得违背我国的 社会公共利益。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最早以法律的形式把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加以规定的是 《法国民法典》.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涉外物权是指具有涉外因素 的物权。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36条规定:中国公民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遗产或者继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国人的遗产,动产适用被继承人 住所地 法律,不动产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依据我国法律法规以及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我国法院对于应适用的外国法律,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查明( )。
①  由当事人提供
②  由与我国订立司法协助协定的缔约对方的中央机关提供 
③  由我国驻外使领馆提供
④  由该国驻我国使馆提供
【多选题】 我国哪些法律中对公共秩序保留作了规定。( )
①  《民法通则》
②  《海商法》
③  《合同法》
④  《民事诉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