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1956年4月召开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的任务是?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向现代科学进军
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判断题】 在1956年4月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任务的是刘少奇。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刚刚确立,毛泽东就提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1956 年在党的领导人中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是( )
①  刘少奇
②  周恩来
③  邓小平
④  毛泽东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 )。
①  毛泽东思想
②  邓小平理论
③  科学发展观
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单选题】 毛泽东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在( )
①  十一届三中全会
②  中共一大
③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④  中共七大
【单选题】 ( )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①  张申府
②  李汉俊
③  李大钊
④  陈独秀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
①  邓小平理论
②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③  科学发展观
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判断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是指()。
①  A 三民主义
②  B 毛泽东思想
③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④  D 科学发展观
【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各国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 )。
①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
②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原理
③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④  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关系的原理
随机题目
【单选题】 在学校社会工作中,对“问题学生”理解正确的是( )。
①  心理上及行为上有些失常的学生
②  心理上及行为上有些失常,并出现适应困难的学生
③  生理或心理上有残障的学生
④  生理或心理上有残障并需要提供帮助的学生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  反转移反应表明工作者也会有自身的问题
②  反转移反应表明工作者也会有自身的心理需要
③  反转移反应表明工作者也会把自己的个人偏见流露于个案工作过程中
④  反转移反应表明工作者道德败坏
【单选题】 以下不属于社区处置形式的是( )。
①  中途家庭
②  寄养家庭
③  观护制度
④  管教所监禁
【单选题】 我国犯罪矫治工作的核心是( )。
①  教育矫治
②  惩罚矫治
③  改造矫治
④  监内监外统一矫治
【单选题】 中国的济贫制度,影响最为久远的是( )
①  九惠之教
②  常平仓
③  社仓
④  乡约
【单选题】 目前大体上有四种不同模式的社会保障制度,美、日等国采取模式的是( )。
①  传统型
②  福利型
③  国家型
④  储蓄型
【单选题】 在矫治社会工作中,社区处置中( )既是协助法院执行刑事司法的特殊服务,又是法院进行审理前的调查和审理后的社区生活辅导。
①  寄养家庭
②  观护制度
③  监外就业
④  假释
【单选题】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社会团体工作的原则 ( )。
①  人的社会需要原则
②  引导团体互动原则
③  社会工作者决断原则
④  运用社会资源原则
【单选题】 伊利莎白济贫法产生于( )年。
①  1601
②  1788
③  1852
④  1869
【单选题】 美国社会学家赫伯特·J·斯《贫困的正功能》发表于( )年。
①  1980
②  1972
③  1890
④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