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消耗次数:1】
均衡就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判断题】 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时,体系所处的状态叫做化学平衡状态。
①  正反应速率等于于逆反应速率
②  正反应速率小于于逆反应速率
③  二者无大小关系
④  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判断题】 系统组成要素按一定的方式相互作用、实现功能,这指的是法制。
【单选题】 正确理解道德的本质,应该把握经济基础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以及道德在一定条件下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下列关于道德的本质,说法错误的是( )
①  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主要是被颁布、制定或规定出来的
②  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结底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
③  道德是一种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之间关系的特殊的行为规范
④  作为实践精神,道德是一种旨在通过把握世界的善恶现象而规范人们的行为并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体现出来的社会意识
【单选题】 正确理解道德的本质,应该把握经济基础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以及道德在一定条件下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下列关于道德的本质,说法错误的是( )
①  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主要是被颁布、制定或规定出来的。
②  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结底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
③  道德是一种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之间关系的特殊的行为规范。
④  作为实践精神,道德是一种旨在通过把握世界的善恶现象而规范人们的行为并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体现出来的社会意识。
【判断题】 价值是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发生的,价值是一种关系。(  )
① 
② 
【单选题】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
①  两种以上药物所产生的物理学变化以及在体内由这变化所造成的药理作用改变
②  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或先后应用时,由于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引起的药物疗效改变或产生不良反应
③  两种以上药物所产生的化学变化,以及在体内由这变化所造成的药理作用改变
④  药物的体外物理学变化对在体内造成的药理作用改变
⑤  药物的体外化学变化对在体内造成的药理作用改变
【单选题】 ( )指人们在一定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职业活动和自身体验所形成的、对岗位工作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劳动态度和心理倾向。
①  职业态度
②  职业理想
③  职业作风
④  职业良心
【判断题】 在一定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维持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一定条件下反应2AB(g) A2(g)+B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2,同时消耗2n molAB
②  容器内,3种气体AB、A2、B2共存
③  AB的消耗速率等于A2的消耗速率
④  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
随机题目
【单选题】 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①  必须是重叠的
②  必须是间断的
③  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④  必须取整数
【判断题】 某一职工的文化程度在标志的分类上属于品质标志,职工的平均工资在指标的分类上属于质量指标。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重点调查与抽样调查的目的是一致的,即都是通过对部分单位的调查,来达到对总体数量特征的认识。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若直线回归方程xyc5.2170??,则变量x与y之间存在负的相关关系。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在实际调查中,调查对象的每个单位必然是调查单位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①  (102%×105%×108%×107%)-100%
②  102%×105%×108%×107%
③  2%×5%×8%×7%
④  (2%×5%×8%×7%)-100%
【单选题】 将某地区国有企业按利润计划完成程度分为以下四组,正确的是
①  第一种,80%—90%90%—99%100%—109%110%以上
②  第二种,80%以下80.1%—90%90.1%—100%100.1%—110110%以上
③  第三种,80%以上80%—90%90%—100%100%—110%110%以上
④  第四种,85%以下85%—95%95%—105%105%—115%115%以上
【判断题】 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质量指标反映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二者都不能用数值表示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①  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②  正确确定组距
③  正确确定组数
④  正确确定组中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