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图示平面内一力系(F1, F2, F3, F4) F1 = F2 = F3 = F4 = F,此力系简化的最后结果为<img src=https://huaweicloudobs.ahjxjy.cn/5938E7C54264D0208F5AEB6E1A21174E.png title=QQ截图20190715141952.png alt=QQ截图20190715141952.png/>
作用线过B点的合力;
一个力偶;
作用线过O点的合力;
平衡。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图示为作用在刚体上的四个大小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力(F1, F2, F3, F4) F1 = F2 = F3 = F4 = F所组成的平面任意力系,其简化的最后结果为<img src=https://huaweicloudobs.ahjxjy.cn/95C85D01D3E85228E81CC791D1A50C81.png title=QQ截图20190715141952.png alt=QQ截图20190715141952.png/>
①  过O点的合力;
②  力偶;
③  平衡;
④  过A点的合力。
【单选题】 图示为作用在刚体上的四个大小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力(F1, F2, F3, F4) F1 = F2 = F3 = F4 = F所组成的平面任意力系,其简化的最后结果为<img src=https://huaweicloudobs.ahjxjy.cn/FDE09CFFDBC1F3F2DCA962B8F81419E0.png title=QQ截图20190715141952.png alt=QQ截图20190715141952.png/>
①  过A点的合力;
②  力偶;
③  平衡;
④  过O点的合力。
【单选题】 图示为作用在刚体上的四个大小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力(F1, F2, F3, F4) F1 = F2 = F3 = F4 = F所组成的平面任意力系,其简化的最后结果为<img src=https://huaweicloudobs.ahjxjy.cn/1153A54F93BF84821505599906ABF244.png title=QQ截图20190715141952.png alt=QQ截图20190715141952.png/>
①  过O点的合力;
②  力偶;
③  平衡;
④  过A点的合力。
【单选题】 图示刚体在一个平面任意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以下四组平衡方程中哪一组是不独立的<img src=https://huaweicloudobs.ahjxjy.cn/658715F53C5600996C2DAE9F34592209.png title=QQ截图20190715141952.png alt=QQ截图20190715141952.png/>
①  SX = 0, Sx = 0, SmA(F) = 0;
②  SmO(F) = 0,SmA(F) = 0,SmB(F) = 0;
③  SmO(F) = 0,SmC(F) = 0,SY = 0;
④  SX = 0,SY = 0,SmO(F) = 0。
【单选题】 一圆盘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开始处于静止。当它受图示力偶(F,F)作用后<img src=https://huaweicloudobs.ahjxjy.cn/22D92F060D8AE77B36E1F4298B40CA77.png title=QQ截图20190715141952.png alt=QQ截图20190715141952.png/>
①  其质心C将仍然保持静止;
②  其质心C将沿图示轴方向作直线运动;
③  其质心C将沿某一方向作直线运动;
④  其质心C将作曲线运动。
【单选题】 作用在刚体上的力F对通过O点的某一轴y的矩是<img src=https://huaweicloudobs.ahjxjy.cn/6042BB8356C840BDC9C4BF7FD8B1F9CC.png title=QQ截图20190715141952.png alt=QQ截图20190715141952.png/>
①  一个通过O点的固定矢量;
②  一个纯数量;
③  一个自由矢量;
④  一个滑动矢量。
【单选题】 作用在刚体上的力F对空间内一点O的矩是<img src=https://huaweicloudobs.ahjxjy.cn/BB2E168E5E693A6B631DB1741C21B543.png title=QQ截图20190715141952.png alt=QQ截图20190715141952.png/>
①  一个通过O点的固定矢量;
②  一个代数量;
③  一个自由矢量;
④  一个滑动矢量。
【单选题】 三个力F1,F2,F3的大小均不等于零,其中F1和F2沿同一作用线,刚体处于()。
①  平衡状态
②  不平衡状态
③  可能平衡,也可能不平衡
【单选题】 <img src=https://huaweicloudobs.ahjxjy.cn/878768604797FDC9F36F063B16F063C3.png title=QQ截图20170105211946.png alt=QQ截图20170105211946.png/>
①  <img src=https://huaweicloudobs.ahjxjy.cn/E46A8483390F2825D1CFB85A2A816801.png title=QQ截图20170105211955.png alt=QQ截图20170105211955.png/>
②  <img src=https://huaweicloudobs.ahjxjy.cn/799905B41C213907EAFC763464473F1F.png title=QQ截图20170105212001.png alt=QQ截图20170105212001.png/>
③  <img src=https://huaweicloudobs.ahjxjy.cn/22ABA3EE71503FFC56D1182FA9C1D0E3.png title=QQ截图20170105212008.png alt=QQ截图20170105212008.png/>
④  <img src=https://huaweicloudobs.ahjxjy.cn/CB7804AC8F89B223AE7187BD4E217E81.png title=QQ截图20170105212015.png alt=QQ截图20170105212015.png/>
【单选题】 <img src=https://huaweicloudobs.ahjxjy.cn/4F7EF702F3F6C0C7F1E4ABE4BC1231A7.png title=11.png alt=11.png/>
①  <img src=https://huaweicloudobs.ahjxjy.cn/AEA6455FAB37C29ACB6BE9EC3C6AB370.png title=11-1.png alt=11-1.png/>
②  <img src=https://huaweicloudobs.ahjxjy.cn/1C73FC68AE3A28C24413098F8E8E04BB.png title=11-2.png alt=11-2.png/>
③  <img src=https://huaweicloudobs.ahjxjy.cn/50F043949D902E86C2BA8E9F5CFDF8AA.png title=11-3.png alt=11-3.png/>
④  <img src=https://huaweicloudobs.ahjxjy.cn/BF2F7C23581F0E3CC9BEFF7008C27512.png title=11-4.png alt=11-4.png/>
随机题目
【单选题】 1776年,在德国格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
①  培根
②  夸美纽斯
③  康德
④  赫尔巴特
【单选题】 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 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①  三代教育
②  近代教育
③  现代教育
④  原始教育
【单选题】 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①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②  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③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④  教育的生活起源论
【单选题】 裴斯泰洛齐一生写了许多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是
①  大教学论
②  爱弥尔
③  教育漫话
④  林哈德与葛笃德
【单选题】 “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这反映了
①  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②  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③  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④  古代教育形式简单
【单选题】 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
①  格斯纳
②  培根
③  克伯屈
④  洛克
【单选题】 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思想家 就提出了“什么是教育”的问题,针对雅典关心培养具有什么类型身心教养市民所发出的议论,进出“美德是否可教”的命题。
①  亚里士多德
②  柏拉图
③  苏格拉底
④  昆体良
【单选题】 “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①  《大教学论》
②  《教育漫话》
③  《爱弥儿》
④  《普通教育学》
【单选题】 墨子的教育思想中,除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外,主要的思想是   。
①  “兼爱”和“非攻”
②  弃仁绝义
③  道法自然
④  化性起伪
【单选题】 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是
①  杨贤江
②  蔡元培
③  李大钊
④  陶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