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消耗次数:1】
抗日战争时期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报刊评论工作又有了新的发展,其中尤以[填空] [填空] 最为出色。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简答题】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填空]周报、[填空] [填空] [填空] 等报刊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报刊先后创办,大大发挥了报刊评论在革命斗争中的巨大指导作用。
【单选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土地问题的政策是?
①  没收地主土地
②  减租减息
③  消灭封建和半封建剥削制度
④  孤立地主阶级
【简答题】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中国共产党仍然创办了以 [填空] [填空] [填空] [填空] 等为主的一系列报刊,及时通过社论、评论指导革命工作。
【单选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
①  土地国有
②  没收地主土地
③  减租减息
④  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单选题】 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反蒋斗争第二条战线的准确表述是( )。
①  国统区的学生运动
②  国统区的工农运动
③  国统区的地下斗争
④  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单选题】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革命( )。
①  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
②  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人民的土地所有制
③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④  变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单选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最伟大的历史贡献是( )
①  发动、领导了著名的秋收起义
②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③  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
④  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单选题】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①  没收地主土地
②  减租减息
③  耕者有其田
④  地主不分田
【多选题】 抗日战争时期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相比,中国共产党在政策、策略上所做的调整有( )。
①  从没收地主土地到减租减息
②  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
③  从建立工农民主专政政权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④  从与国民党实行党外合作到实行党内合作
【单选题】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
①  制定了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
②  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
③  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我提
④  消灭了土地私有制,
随机题目
【多选题】 无形资产可以作为独立的转让对象进行评估,其前提是()
①  能带来正常利润
②  能带来超额利润
③  能带来垄断利润
④  能带来非经济性利益
【多选题】 运用市场法评估无形资产时,评估人员应注意()。
①  收集类似的无形资产交易的市场信息是为纵向比较提供依据,而收集被评估无形资产以往的交易信息则是为横向比较提供依据
②  参照物与被评估无形资产之间会因为时间、空间和条件的变化产生差异,评估人员应对此作出合理调整
③  依据的价格信息具有代表性,即参照物的成交价应当是能够反映正常市场交易的价格,并且能反映被评估无形资产的载体结构和市场结构特征
④  参照物的成交价应当是接近评估基准日的实际成交价
【多选题】 商誉属于()。
①  不可确指的无形资产
②  非技术型的无形资产
③  自创的无形资产
④  组合类无形资产
【多选题】 按无形资产产生来源划分,可以将无形资产分为()。
①  自创的无形资产
②  知识产权
③  外购的无形资产
④  关系类无形资产
【单选题】 我国理论界所说的“三分法”,即经营活动中的三大要素不包括()。
①  资金
②  经济环境
③  技术
④  管理
【单选题】 租赁权评估的对象是()。
①  租赁合同规定的租金的现值
②  租赁资产的价值
③  租赁合同带来的高于租金现值的额外经济利益
④  租赁资产的重置成本
【单选题】 在下列无形资产中,属于不可确指资产的是()。
①  特许经营权
②  商誉
③  商业秘密
④  著作权
【单选题】 A公司将其拥有的某产品的商标许可B公司使用,许可使用期为5年。按许可协议,B公司每年将使用该商标新增利润的30%支付给A公司。B公司拟年产该商标产品10万台,每台市场售价为100元,公司预期各年销售利润率为15%。若折现率为10%,则该商标使用权的评估值约为()。
①  170.6万元
②  568.6万元
③  1137.2万元
④  225.0万元
【单选题】 某企业5年前获得一项专利,法定寿命为10年,现对其价值进行评估。经专家估算,至评估基准日,其重置成本为120万元,尚可使用3年,则该项专利的评估价值为()。
①  45万元
②  50万元
③  36万元
④  72万元
【多选题】 地产作为一类资产,它可能出现的贬值损失主要有()
①  “功效损失”
②  有形损耗
③  超额运营损失
④  超额投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