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消耗次数:1】
唐朝根据人的主观动机的不同将杀人行为汇集称为 “[填空1]”;为准确区分伤害罪和伤害致死的杀人罪,规定了“[填空2]”制度。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多选题】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①  甲用钝器朝被害人头部攻击
②  乙驾车撞倒行人致其重伤后逃逸
③  丙驾车撞倒行人重伤后又碾压至行人死亡
④  丁教练指导5岁儿童游泳,后独自玩手机没有照看儿童,导致儿童溺亡
【单选题】 下列行为中,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的是( )。
①  甲在与钱某争吵中,突然抽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向钱某刺一刀后扬长而去,致其重伤
②  乙在非法拘禁孙某过程中,使用暴力致孙某死亡
③  丙在绑架李某、向李某家属勒索财物过程中,杀害李某
④  丁对公共建筑物放火,大火烧毁该建筑物,并且烧死2人
【单选题】 故意伤害致死与间接故意杀人的区别是?
①  犯罪的目的不同
②  犯罪故意的内容不同
③  使用的手段不同
④  打击的部位不同
【判断题】 面对抢劫罪、故意伤害罪、失火罪,公民能够实行特别防卫权的犯罪。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甲于1997年8月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于2004年7月被抓获归案。在1979年《刑法》和1997年《刑法》中故意杀人罪定罪处刑标准、法定刑完全相同。对本案( )。
①  应适用1997年《刑法》
②  应适用1979年《刑法》
③  由审理本案的法院审判委员会决定适用1979年《刑法》还是1997年《刑法》
④  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裁定适用1979年《刑法》还是1997年《刑法》
【单选题】 山东辱母案的于欢杀人行为如何认定( )
①  正当防卫
②  紧急避险
③  故意杀人
④  防卫过当
【单选题】 吴某因犯故意伤害罪、侵占罪,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3年、罚金1万元,决定执行的刑罚时,应当采取()  
①  A.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
②    B.限制加重原则和并科原则  
③    C.吸收原则和限制加重原则
④    D.吸收原则
【简答题】 根据社会流动的方向,可将其区分为[填空1]流动和[填空2]流动。
【多选题】 罪犯王某,17岁,因犯伤害罪被一审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两年。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有
①  王某不服一审判决可以提出上诉
②  如果王某不上诉,王某的法定代理人不服一审判决也可以提出上诉
③  如果上诉被二审法院驳回,王某将在监狱中服刑
④  王某或其法定代理人可以聘请诉讼代理人参加二审
【填空题】 麦格雷戈将Y理论称为[填空1]和[填空2]的结合。
随机题目
【单选题】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达律基础课程的科学方法不包括()
①  认真学习理论知识
②  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③  身体力行,切实践履
④  死记硬背,题海战术
【单选题】 遵守职业道德是对每个从业人员的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工作中慎待诺言、表里如一、言行一致、遵守劳动纪律,这是职业道德中 ( ) 。
①  办事公道的要求
②  爱岗敬业的要求
③  诚实守信的要求
④  服务群众的要求
【单选题】 人生目的主要回答 ( )
①  人为什么活着
②  世界的本源是什么
③  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
④  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单选题】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丰富源泉。古代先贤主张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礼之用,和为贵等,可以概括为()
①  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
②  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
③  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
④  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
【单选题】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责令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缴纳保证金,保证不逃避和妨碍侦查、起诉、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是()
①  拘传
②  取保候审
③  监视居住
④  拘留
【单选题】 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是,社会主义道德()
①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②  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
③  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
④  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重大影响
【单选题】 之所以说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才是高尚的人生目的,才值得当代中国大学生终生尊奉、矢志践行,其原因不包括()
①  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对新时代大学生的要求和期待
②  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
③  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力武器
④  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满足自己各种欲望的保障
【单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是()
①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②  社会主义制度
③  无产阶级专政制度
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单选题】 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环节是()
①  道德认识的形成
②  道德情感的形成
③  道德习惯的形成
④  道德意志的形成
【单选题】 在我国法律制度中,环境污染的归责原则是()
①  过错责任原则
②  无过错责任原则
③  公平原则
④  过错推定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