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消耗次数:1】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单选题】 南宋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对这里的“疑”,我们理解为①世界永远处在不停的运动过程中,相对静止是不存在的 ②现存事物是必然灭亡的,我们应否认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 ③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也应包含着对事物的否定的理解 ④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坚持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态度
①  ①②
②  ②④
③  ③④
④  ①③
【单选题】 辩证法所说的否定是指在事物发展中()。
①  简单地宣布某一事物不存在
②  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③  要对旧事物采取全盘否定、抛弃的态度
④  要对一切现存事物都特怀疑的态度
【单选题】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①  方向和道路
②  形式和状态
③  结构和功能
④  源泉和动力
【单选题】 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①  方向和道路
②  形式和状态
③  结构和功能
④  源泉和动力
【判断题】 唯物辩证法把包含肯定因素的否定叫做“辩证的否定”,其实质是矛盾(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理解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钥匙”是
①  矛盾特殊性原理
②  矛盾同一性原理
③  对立统一规律
④  矛盾普遍性原理
【单选题】 唯物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①  方向和道路
②  形式和状态
③  结构和功能
④  源泉和动力
【单选题】 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动力和源泉的规律是()
①  质量互变规律
②  对立统一规律
③  否定之否定规律
④  本质决定现象规律
【判断题】 利用用户已经理解的事物,来解释目前还未知事物,是指文案创作技巧中的‘关联熟悉事物’。
①  正确
②  错误
随机题目
【单选题】 1936年毛泽东在陕北写下:“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写《沁园春·雪》这首诗词的背景是( )。
①  工农革命军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②  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遵义会议召开
③  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
④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单选题】 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抗日形成了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这两个战场的关系是( )。
①  从属关系
②  互不干涉
③  相互配合
④  相互斗争
【单选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的论述不包括( )。
①  理论自信
②  制度自信
③  道路自信
④  军事自信
【单选题】 罗马共和国末期,罗马政治体制发生重大变化,主要原因是( )。
①  罗马自由人与奴隶的矛盾尖锐
②  罗马公民之间的矛盾尖锐
③  罗马扩张的必然结果
④  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强烈要求
【单选题】 在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确立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事件是( )。
①  丕平献土
②  伯里克利改革
③  大化改新
④  查理·马特改革
【单选题】 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也更加便捷。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于英国的交通工具是( )。
①  火车
②  飞机
③  汽车
④  汽船
【单选题】 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美人民掀起了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关于这场斗争,叙述错误的是( )。
①  拉丁美洲国家基本实现了独立
②  海地是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
③  反对的主要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④  斗争受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和推动
【单选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西线战线交战双方为( )。
①  德意—法
②  英法—俄
③  英法—德
④  德意—英
【单选题】 1939年8月31日,希特勒签署了关于实施“白色方案”的命令。其中写道:“进攻日期:1939年9月1日。”签署该命令是为了( )。
①  包围斯大林格勒
②  进攻苏联
③  偷袭珍珠港
④  突袭波兰
【单选题】 据《变迁中的古代社会》统计,公元前722年至前464年的259年中,38年没有战争,公元前463年至前222年的242年中,约89年没有战争。这一“变迁”的历史时期是
①  秦汉时期
②  春秋战国时期
③  夏商时期
④  西周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