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是指儿童出现不良行为后会承受不愉悦刺激,或者取消他正在享用的愉悦刺激,从而达到遏制不良行为出现的目的。
强化法
惩罚法
负强化
正强化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判断题】 负强化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消退法是指当儿童表现出某种不良行为时,不给予正强化,不予理睬和关注,从而导致该行为的出现频率下降,直至儿童的这种不良行为消失。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指被强化人改正问题行为,出现他人所期待的操作行为后,取消使他感到厌恶的刺激。
①  强化法
②  正强化
③  负强化
④  代币制
【单选题】 在矫治不良品行中,教育者对不良行为者出现的行为进行记分处理,达到一定分值再施以后援强化物的方法是( )。
①  A.处罚法
②  B.行为契约法
③  C.宣泄法
④  D.代币治疗法
【单选题】 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的指导方法中,( )是当一操作行为在某种情境或刺激下出现,即时得到一种强化物,如果这种正强化物能够满足行为者的需要,则这一特定的操作性行为的出现机率就会升高。
①  正强化法
②  负强化法
③  惩罚
④  消退
【单选题】 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的指导方法中,( )是指幼儿发出某一种行为,结果可避免厌恶刺激(或称负强化物),则在以后同样情境下,该行为出现率会提高。
①  正强化法
②  惩罚
③  消退
④  负强化法
【单选题】 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的指导方法中,负强化法实施的程序是( )。
①  选定警告刺激--确立目标行为--选择恰当的厌恶刺激-尽量减少不良行为产生的诱因
②  确立目标行为--选择恰当的厌恶刺激--选定警告刺激--尽量减少不良行为产生的诱因
③  确立目标行为--选定警告刺激--选择恰当的厌恶刺激--尽量减少不良行为产生的诱因
④  选择恰当的厌恶刺激--确立目标行为--选定警告刺激--尽量减少不良行为产生的诱因
【判断题】 负强化,也称消极强化,指惩罚那些不符合目标期望的行为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当某种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不愉快的待遇,以期减少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或消除该行为,这种强化方式是( )。
①  惩罚
②  正强化
③  自然消退
④  消极强化
【判断题】 说谎行为是一种不良行为,儿童的说谎行为多与其道德有关。
①  正确
②  错误
随机题目
【单选题】 关于 n阶完全图Kn,下列哪个是平面图:
①  K4;
②  K5;
③  K6;
④  K7。
【单选题】 求3-正则的彼得森(Petersen)图的点独立数b0 =
①  3;
②  4;
③  5;
④  6。
【单选题】 关于 完全二部图Kn,m,下列哪个是平面图:
①  K2,2;
②  K3,3;
③  K4,4;
④  K5,5。
【单选题】 求5阶完全图K5的匹配数b1 =
①  1;
②  2;
③  3;
④  4。
【单选题】 求5阶完全图K5的支配数g0 =
①  1;
②  2;
③  3;
④  4。
【单选题】 求完全二部图K3,3的点独立数b0 =
①  1;
②  2;
③  3;
④  4。
【单选题】 求完全二部图K2,4的点独立数b0 =
①  1;
②  2;
③  3;
④  4。
【单选题】 对于完全图 Kn,下面哪个不是哈密顿图:
①  1阶完全图 K1;
②  2阶完全图 K2;
③  3阶完全图 K3;
④  4阶完全图 K4。
【单选题】 设有向图D = áV, E?, 其中 V={v1, v2, v3, v4, v5}, E={áv4, v1?, áv1, v1?,áv1, v2?,áv1, v3?, áv3, v1?, áv5, v3?},则v1的后继元集G +(v1) =
①  {v3, v4};
②  {v1, v3,v4};
③  {v1, v2, v3, v4};
④  {v2,v3}。
【单选题】 设 G 设 n 阶 m 条边的无向连通图,则以下哪个性质不对:
①  m 3 n - 1;
②  m 3 n ;
③  m=n;
④  m 3 n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