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消耗次数:1】
碗扣式双排脚手架的搭设高度一般不得超过:( )
30m
40m
50m
60m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判断题】 碗扣式双排脚手架的搭设高度一般不得超过60m。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单立杆双排钢管扣件脚手架的搭设高度一般不得超过50m。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单立杆双排钢管扣件脚手架的搭设高度一般不得超过( )。
①  30m
②  40m
③  50m
④  60m
【多选题】 碗扣式双排脚手架的搭设应重点检查下列内容( )。
①  保证架体几何不变性的斜杆、连墙件等设置情况
②  立杆底座与基础面的接触情况
③  下碗扣锁紧情况
④  基础的沉降
⑤  立杆连接销的安装、斜杆扣接点、扣件拧紧程度
【判断题】 高度超过24m的双排脚手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
①  正确
②  错误
【多选题】 脚手架工程是指:高度超过24m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 )、悬挑式脚手架、挂脚手架、吊篮脚手架。
①  落地式钢管脚手架
②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包括整体提升与分片式提升
③  门型脚手架
④  卸料平台
⑤  木脚手架
【单选题】 高度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连墙件构造规定为( )。
①  可以采用拉筋和顶撑配合的连墙件
②  可以采用仅有拉筋的柔性连墙件
③  可采用顶撑顶在建筑物上的连墙件
④  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
【多选题】 碗扣式双排脚手架专用外斜杆应设置在以下位置( )。
①  斜杆应设置在有纵、横向横杆的碗扣节点上
②  封圈的脚手架拐角处必须设置竖向通高斜杆
③  一字形脚手架端部必须设置竖向通高斜杆
④  脚手架高度≤24m时,每隔3跨应设置一组竖向通高斜杆
⑤  脚手架高度>24m时,每隔5跨应设置一组竖向通高斜杆
【单选题】 碗扣式钢管脚手架的构造尺寸为1.50m(立杆纵距)×1.20m(立杆横距)×1.80m(横杆步距)时,其构造类型属于:( )
①  重型架
②  普通架
③  轻型架
④  宽脚手架
【单选题】 碗扣式钢管脚手架的构造尺寸为1.80m(立杆纵距)×1.20m(立杆横距)×1.80m(横杆步距)时,其构造类型属于:( )
①  重型架
②  普通架
③  轻型架
④  宽脚手架
随机题目
【多选题】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结了十个“明确”,包括()。
①  A.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②  B.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③  C.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④  D.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多选题】 生产经营单位应明确本单位的应急管理目标,形成()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工作格局。(3.0分))</h3> <table> <tr><td>A.企业主要负责人统一领导</td></tr> <tr><td>B.部门协调配合</td></tr> <tr><td>C.施工项目部
①  A.企业主要负责人统一领导
②  B.部门协调配合
③  C.施工项目部(专业分公司)自主管理到位
④  D.全员参与
⑤  E.上下联动
【判断题】 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取得历史性进展,能源消费增速明显下降。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建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应当使自然遗产地基本上保留自然的景观特点,同时人们的建设不能破坏原有自然景观,而是要与之相和谐。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2019年9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完善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促进电力市场化交易,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在2015年召开的。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建立美丽中国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之一。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对我国地质工作发展的保障措施描述错误的是( )。
①  A.将全部地质资料信息在公益性部门间实行共享
②  B.推进地质工作全方位、全过程的信息化
③  C.建设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
④  D.建立健全地质资料信息共享服务集群体系
【单选题】 地震过程中会产生地震波,其中最先到达震中的地震波是( )。
①  A.纵波
②  B.横波
③  C.面波
④  D.剪切波
【单选题】 撰写应急演练总结报告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①  A.演练的详细背景及前期筹备所用到的相关资料
②  B.演练发现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③  C.应急管理工作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