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消耗次数:1】
晕轮效应形象地表明事物的某一特质非常突出,使人印象深刻,从而导致人们对其他特征的忽视,片面下结论。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
复制
纠错
相关题目
【简答题】 [填空1]形象地表明事物的某一特质非常突出,使人印象深刻,从而导致人们对其他特征的忽视,片面下结论。
【单选题】 心理学理论“晕轮效应”认为,一个人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人们对其做出判断的依据。
① 
②  ×
【单选题】 认知主体对客体获得的某一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这种印象扩大为对象的整体行为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现象。我们称之为( )
①  首因印象
②  晕轮效应
③  刻板印象
④  暗示效应
【判断题】 根据不完全的信息而做出对被知觉对象的整体印象与评价被称为晕轮效应。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在社会知觉的偏差中,由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成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的心理效应称为(  )。
①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②  第一印象效应
③  晕轮效应
④  定型效应
【单选题】 在社会知觉的偏差中,由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成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的心理效应称?
①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②  第一印象效应
③  晕轮效
④  定型效应
【判断题】 根据他人所属类别做出判断被称为晕轮效应。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社会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某一类人产生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①  正确
②  错误
【单选题】 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
①  正确
②  错误
【判断题】 要克服绩效考核中的晕轮效应,可以采用关键事件法。
①  正确
②  错误
随机题目
【单选题】 根据我国劳动争议的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争议主体是指
①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②  用人单位和本单位的劳动者
③  两个独立的劳动者
④  两个独立的用人单位
【单选题】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颁布,()实施的。
①  2006年12月30日,2007年4月30日
②  2007年12月29日,2008年5月1日
③  2007年5月1日,2008年12月29日
④  2006年12月29日,2007年5月1日
【单选题】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颁布的。
①  2006年12月30日
②  2007年4月30日
③  2007年12月29日
④  2006年12月29日
【单选题】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的性质是( )
①  行政性
②  司法性
③  民间性
④  兼有行政性和准司法性的执法行为
【单选题】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实施的。
①  2008年5月1日
②  2006年12月30日
③  2007年4月30日
④  2007年12月29日
【单选题】 下列关于劳动仲裁代理人说法错误的是( )
①  劳动仲裁代理人能同时代理同一劳动仲裁活动的双方当事人
②  劳动仲裁代理人必须在法律规定,仲裁委员会指定、当事人委托的代理权限范围内从事劳动争议仲裁活动,其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
③  劳动仲裁代理人的劳动仲裁代理权的产生是基于法律规定,仲裁委员会指定和当事人委托
④  以上都不对
【单选题】 在我国,由于( )导致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
①  劳动者的社会地位较低
②  劳动力供大于求
③  劳动者的政治地位较低
④  劳动者的法律地位较低落
【单选题】 1949年至1956年,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处于()时期。
①  建立
②  中断
③  空白
④  恢复和发展
【单选题】 劳动争议仲裁当事人的构成是( )
①  用人单位与劳动管理部门
②  劳动者与劳动管理部门
③  具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
④  工会与劳动行政管理部门
【单选题】 劳动争议仲裁中,委托代理人的产生是基于( )
①  法律规定
②  亲权
③  当事人委托
④  仲裁委员会指定